Jul 10 2017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2017“扶貧復明”工作報告(關綺媚)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2017“扶貧復明” 工作報告(關綺媚)
請點擊鏈接:
greenaction.org.hk/web/wp-content/uploads/2017/07/2017linshanreport.pdf
Comments Off
Jul 10 2017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2017“扶貧復明” 工作報告(關綺媚)
請點擊鏈接:
greenaction.org.hk/web/wp-content/uploads/2017/07/2017linshanreport.pdf
Comments Off
Jul 03 2016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2016年 〝扶貧復明〞 工作報告
為幫助偏遠山區貧困白內障患者可早日重見光明,改善生活。連山縣殘疾人聯合會,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新會新希望眼科醫院聯合組織安排,持續每年在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舉辦“扶貧復明”活動,本次活動在6月12日- 24日進行。
合辦單位及參加人員: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殘疾人聯合會:派出6名工作人員
連山壯族瑶族自治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派出2名工作人員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紅十字會:派出3名工作人員
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派出香港義工8名及2名內地義工
新會新希望眼科醫院:派出5名醫生、4名謢士及2名司機
下鄉篩查階段:
於2016年6月13日一16日,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義工,新會新希望眼科醫院醫療隊,在連山縣殘疾人聯合會帶領安排下,走訪連山縣7個鄉鎮進行眼科義診篩查,經過4日篩查,共為1,596人義診,即塲發出預約白內障手術通知280人,胬肉手術通知30人。
義診日期 |
篩查地點 |
篩查人數 |
預約白內障手術 |
預約胬肉手術 |
6月13日 |
上午一小三江鎮衛生院 |
200人 |
38人 |
8人 |
下午一上帥鎮衛生院 |
94人 |
24人 |
2人 |
|
6月14日 |
上午一福堂鎮衛生院 |
195人 |
39人 |
6人 |
下午一永和鎮衛生院 |
214人 |
46人 |
6人 |
|
6月15日 |
上午一太保鎮衛生院 |
134人 |
31人 |
1人 |
下午一禾洞鎮衛生院 |
102人 |
32人 |
||
6月16日 |
吉田鎮中心衛生院 |
508人 |
70人 |
7人 |
手術期間 門診檢查 |
吉田鎮中心衛生院 |
159人 |
||
合計 |
1,606人 |
280人 |
30人 |
手術階段:
2016年6月17 - 23日,安排手術車停泊於吉田鎮中心衛生院,為期7天手術,共為245人進行白內障復明手術,另為27人進行切除胬肉手術。
這次活動義診及適合手術人數眾多,手術期出席率達90%,雖然今年手術的名額已經增加,但仍有很多適合手術而未能安排的患者,只好等明年再篩選。
本次活動經費:感謝 楊士貴先生,林達權先生 贊助
是次篩查期及手術期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實有賴縣殘聯、縣紅十字會、各鎮政府、各鎮衛生院及有關單位全力配合和支持,在此衷心感謝。
後記:
今次為期7天工作裡,參與工作的力行義工、醫療隊、國內所有工作人員,大家都工作時認真,完成工作後大家會說說笑笑,活動期間各人都很合拍,雖然很忙但彼此間都能有默契,輕鬆面對,使到來義診的群眾都被感染,氣氛愉快。合作伙伴連山縣殘聯、各鎮政府及衛生院都如往年一樣工作認真,盡力配合。縣殘聯工作比去年更完善,能預早安排工作人員先派號,使秩序較容易控制,令工作更流暢,原來大家有共同目標和心態一同出發,過程雖勞但不覺累。
每次都遇到令人感觸事情:有位70歲婆婆拿著手術通知書,大清早到達取號,到她登記時却沒有親屬陪伴,故不能為她安排手術,她很努力不斷地找居於縣城親友,找來數親人也不願照顧她,直至下午2時才找到一位願意為她簽手術同意書,並願意等待她完成手術的親屬,期間婆婆沒有太多說話,只是出出入入的找親人幫忙,双眼視力只得眼前指數的婆婆,義工們感受到她不放棄爭取復明的機會,更感慨老人家一切只能倚靠自己,………
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多關心照顧長者,希望“扶貧復明”活動繼續得到大家的支持。
義工 關綺媚
2016年6月26日
Comments Off
Oct 11 2015
送白內障兒童到 新會新希望眼科醫院 - 2015年9月
緣起:於2015年6月及9月,力行義工與新會新希望眼科醫院醫療隊,到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和連南瑤族自治縣下鄉義診,篩選白內障患者期間,接觸到三名患先天性白內障兒童,了解到兒童家境貧困;力行、縣殘聯、醫療隊三方協商盡力幫助,送兒童到醫院接受復明手術。
9月17日3位兒童及家屬,跟隨醫療隊救護車到新會新希望眼科醫院,得到醫院及各工作人員的熱情關懷照顧,並安排體檢及各項手術前測試、準備。手術於9月21日進行,過程順利,3位小朋友於25日出院時視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醫院更送出矯正儀助其提高視力。
受助者資料:
姓名 |
性別 |
年齡 |
居住地 |
入院診斷 |
手術 |
李好 |
女 |
6嵗 |
連山 福堂鎮 |
雙眼先天性白內障 雙眼弱視 |
雙眼:超聲乳化 人工晶體植入 撕後囊術 |
梁雲曦 |
女 |
4嵗 |
連山 禾洞鎮 |
左眼先天性白內障 左眼弱視 |
左眼:超聲乳化 人工晶體植入 撕後囊術 |
沈海濤 |
男 |
6嵗 |
連南 寨崗鎮 |
雙眼先天性白內障 雙眼弱視 |
雙眼:超聲乳化 人工晶體植入 撕後囊術 |
手術經費:感謝 黎佩芬女士 及 眾善長 贊助
感謝各方的幫助,賦予這三位兒童有看得見的日子,有希望的明天!
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 眼科工作組
2015年9月30日
Comments Off
Jul 21 2015
2015年6月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扶貧復明”活動義工分享 (陳耀華)
是次連山服務之旅轉眼即逝,雖然只有短短數天,卻令我有很深刻的體會。
相比起連山既居民,香港人非常幸福富裕。內地山區醫療設備簡陃,醫療人才凋零,令很多身受病魔煎熬的人得不到合適的治療。令我印象最深刻既莫過於一個患有先天性白內障既小孩,因醫療服務既不足和人民對醫療知識既貧乏,令他自小不見天日,活在一個漆黑的世界裡,直至我們義工隊既醫生診斷出這個小朋友患有白內障,才能幫他安排白內障手術,給予他重見光明既機會。望著這些小朋友,想到將來他們能夠看見這個美麗既世界時,頓時使我令我充實動力去克服習醫這條艱辛且漫長既路,因為我看見終點既美好,我看見將來病人因自己醫治後面上既笑容。
此外,此次既旅程令我深深體會到這世上,在地球既某些地方,存在著很多人需要我們既幫助。很多地方既病人因落後而得不到合適既醫療,致使明明可以得以治癒的人,長期生活在病痛的煎熬中。將來,我一定要成為無國界醫生,用自己微薄既力量去幫助這些人。
這幾天,我亦有幸認識得多愛心爆棚,和藹可親既朋友。全程大家不但同心協力地服務當地人民,休息時有講有笑,全無悶場,令連山之行錦上添花。
義工 陳耀華 (香港中文大學 醫科三年級)
2015年6月25日
Comments Off
Jul 21 2015
2015年6月 連山“扶貧復明”活動義工感想 ( 陳祉萱)
一個身軀細小的女孩子獨自坐在樓梯,等待外婆完成內障手術。女孩只有五六歲左右,更患有地中海貧血,卻因父母要出省工作,而要陪同老邁的婆婆到醫院接受白內障手術。親身聽到這些故事,難免會感到驚訝和難過。出生於香港的我,可能一生亦不會體驗到農村貧窮生活帶來的不公與絕望。
這一連五日的義工服務讓我體驗到真心幫助他人的滿足感。儘管我只是替護士拿洗眼盆,過程中學習以不同的溝通方法對待病人確實使我獲益良多。面對有些對洗眼不抗拒的老人家,護士當然能輕松地完成程序。但當遇上一些因恐懼而不願意合作的病人,醫護人員亦會耐心地鼓勵他們。每天都重復一樣的程序,很容易便會失去對工作的熱誠。但這裏的義工卻把每個老人家都看待成自己的家人,工作之餘都不忙說笑,使乏味的工作添上一份趣味。雖然每天都要彎著腰替病人洗眼,難免會感到疲累,但當我看見婆婆因重見光明而面露笑容,我頓時認為所有的辛勞都是值得的。
在香港和內地進行的義工服務分別的確很大。正正因為生於農村的居民資源非常缺乏,我們微不足道的幫助都能為他們的生活質素帶來極大的改善。
上:護士和義工替病人洗眼,於整個早上維持這個彎腰的勢是挺累的。
右:白內障手術後的複檢。
下:婆婆在醫院裏遇見老朋友,開心地聊天。
義工 陳祉萱 (香港大學 醫科一年級)
2015年6月22日
Comments Off
Jul 21 2015
Reflection on Cataract Service Trip in Lianshan Zhuang and Yao Autonomous County, China (11th – 15th, June, 2015) (Lam Pak Lun)
The cataract service trip to Lianshan was both thought-provoking and educational. As volunteer for the surgical part of the service trip, I had the chance to appreciate at first-hand the complete run-down of a cataract camp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elderly. The surgical camp was particularly organized – the elderly was first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treatment that they require (as some of them had pterygium instead of cataract), then they would undergo a series of eye examinations including ultrasound scan and lacrimo-nasal duct cleanse and finally given anesthesia injection in preparation for the surgery. Each step of the procedure is simple yet demands great patience as the patients were often challenged in hearing and communication. Yet, both the local physicians and the volunteers were accommodating and caring. Everyone was determined to serve. From guiding the patients to the waiting room to helping the elderly remove their shoes, my fellow volunteers elicited humanistic compassion which was both infectious and heart-warming. The ambience of kindness and kinship was reciprocal as both the volunteers and the patients wore huge smiles on their faces throughout my week-long trip.
As a medical student,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itness several cataract surgeries. The surgeons were excellently skilled and very willing to teach. Despite following a tight schedule (around 15 minutes per cataract surgery), the doctors and nurses maintain a professional demeanor which I thought was very comforting to the patients. One could only imagine the joy of being able to see again after several years in encroaching darkness due to cataract of both eyes. This service trip was particularly meaningful to myself because my grandmother was also inflicted with the same disease. The suffering of a person who is gradually going blind is unbearable to the patient himself or herself, as well as to their loved ones. Being able to play a role, albeit a small part, in this cataract service trip fulfills me immensely.
To conclude, I would highly encourage and recommend all people to partake in this meaningful trip. As my favorite author Charles Dickens once said “no one is useless in this world who lightens the burden of another.”
Lam Pak Lun (HKU Year 3)
Comments Off
Jul 21 2015
連山“扶貧復明”活動分享
題記:
2015年6月8日- 16日,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繼續捐助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免費為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扶貧復明”活動。
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代表關組長和她的大姐雙雙做義工,她們和其他力行義工、新希望眼科醫護人員一起竭誠為患者服務,她們的愛心行動,深受患者稱讚,故提筆寫幾句,記下歷史的瞬間。
鷓鴣天
又是一年六月天,炎熱難入眠。
力行希望再扶貧,山民眼復明。
姊妹雙雙當義工,付出是真誠。
幾進山城幾許愛,為民最熱情。
香江連山皆兄弟,希望共振興。
連山殘聯 孔懷英
2015年6月15日
註:
力行 – 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
希望 – 新希望眼科醫院
Comments Off
Jul 06 2015
2015年6月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扶貧復明〞 工作報告
合辦單位: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殘疾人聯合會:派出6名工作人員
連山壯族瑶族自治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派出3名工作人員
新會新希望眼科醫院:派出 3名醫生、4名謢士及2名司機
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派出香港義工12名及2名內地義工
篩查階段:
為幫助偏遠山區貧困白內障患者可盡早重見光明,連山縣殘疾人聯合會、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義工與新會新希望眼科醫院醫療隊,於2015年6月8日一11日走訪連山7個鄉鎮進行義診篩查,經過4日篩查,共為1,487人義診,即塲發出預約白內障手術通知172人,胬肉手術通知26人,另有2名分別3歲及6歲女童先天性白內障患者,需要安排到新希望眼科醫院進行手術,費用獲基金會資助。
義診日期 |
篩查地點 |
篩查人數 |
預約白內障手術 |
預約胬肉手術 |
6月8日 |
上午一永和鎮衛生院 |
311人 |
39人 |
7人 |
下午一福堂鎮衛生院 |
200人 |
26人 |
3人 |
|
6月9日 |
上午一上帥鎮衛生院 |
152人 |
9人 |
1人 |
下午一小三江鎮衛生院 |
293人 |
31人 |
12人 |
|
6月10日 |
上午一禾洞鎮衛生院 |
102人 |
10人 |
|
下午一太保鎮衛生院 |
152人 |
21人 |
||
6月11日 |
吉田縣衛生局 和 計劃生育局 |
277人 |
36人 |
3人 |
手術期間 門診檢查 |
吉田縣衛生局 和 計劃生育局 |
122人 |
||
合 計 |
1,609人 |
172人 |
26人 |
手術階段:
2015年6月12 -16日,安排手術車停泊於吉田縣衛生局和計劃生育局,為期5天手術,共為153人進行白內障復明手術,另為25人進行切除胬肉手術,由於是次活動義診及適合手術人數眾多,今次手術期出席率達95%,由於今次名額有限,所以在義診篩查時,適合手術人數很多,超出預期數量,只能選擇較差雙盲或眼前指數患者接受手術。
是次篩查及手術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實有賴縣殘聯、各鎮政府、各鎮衛生院及有關單位全力配合和支持,在此衷心感謝。
本次手術經費:感謝 永義(香港)有限公司 贊助
後記:
今次為期7天工作裡,跟我一起工作無論義工、醫療隊、國內所有工作人員,大家都工作時認真,工作完大家說說笑笑,所以活動期間氣氛很好。雖然很忙,但大家都能輕鬆面對,故來義診群眾都被感染。合作伙伴連山縣殘聯、各鎮政府及衛生院都如往年一樣工作認真盡力配合,原來大家有共同目標和心態一同出發,過程雖勞但不覺累。
每次都遇到可惜事情,永和鎮有一名13歲男孩有一隻眼患先天性白內障,父母都是農民,靠耕種維生,因缺乏常識,一直都不察覺兒子有問題。去年升初中後被老師發覺,才去檢查,診斷為先天性白內障。義診期間母親焦慮帶他來看,但經數名醫生診斷,都確定發覺太遲,錯過醫治時間,自小看不見眼底沒有發育,沒有光感就算進行手術,效果不大,但母親不想放棄,在手術期間前來好幾次,得到同樣答覆,只好失望地離開。
義工 關綺媚
2015年6月21日
Comments Off
Nov 12 2014
2014年8月连山县 白内障手术复明活动记
连山,一座仅有13万人口的山城,2014年8月5日,一场黑暗与光明的争夺战在这里打响。
清晨,摩托车、三轮车、面的车、手推车来了,载着一个个白内障致盲患者来了,有60多岁的、70多岁的、80多岁的、90多岁的,更有一位105岁的老寿星,从他们的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种渴望、期望来到这里,医疗队的驻地找光明。
县残联人员在吴理事长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工作,对患者关怀备致,医疗队员充分发挥敬业精神,做好每项检查,做好每个手术,一切都在悄然有序中进行。炎热的天气挡不住我们坚强的意志,累了,拿冷水擦擦面,中午饿了,吃个快餐继续作战。经过5天的连续奋战,终于使128个白内障患者和48个胬肉致盲患者重见光明。光明战胜了黑暗,我们胜利了。这是爱的力量,人间正能量的力量,这是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全体成员、义工、资助者及参与工作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爱心凝聚、舍已奉献的结果。
术后患者当拆开眼包时都欢快地叫起来,看到了、看到了、很清晰,105岁的老人一拆开眼包就兴奋地数着儿子、孙子,还数着数呢,1行2行、、、、、、6行,哇0.3视力,这次我们挑战年龄极限手术成功了。
我们送走了一批批术后患者,临别时,一声声道谢,他们有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有的眼里含着泪水,他们都充满了幸福感,此时此刻我们同样分享到幸福。
大爱无形,大善无言,大德无私,大公无悔。别了,这片山,这片林,这方水,这山里人,明年六月我们继续来,让爱、让光明继续撒满人间。
新会新希望眼科医院
汤永照老师
2014年8月15日
Comments Off
Sep 09 2014
2014年6月—連山壯族瑶族自治縣扶貧復明活動之小記
在2014年6月19日至6月23日,我和一位港大醫學生跟隨著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的義工隊到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瑶族自治縣進行“扶貧復明”活動──主要為當地農村裡患有白內障的視障者免費施手術,讓他們的視力得以改善。
連山自治縣是廣東的三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位處接近廣東省的西北邊緣。第一天,我們一大早先乘坐粵港直通巴到清遠,然後轉乘譚師傅的小客貨車到陽山縣,經過大約8小時的奔波,最終抵達旅館安頓下來。沿途可以看見矮矮的山連綿不斷,山腰和山下都有小房和農田,不時還會看見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村民。不過,不少的山上都能夠看到桉樹的蹤影,這不僅代表著當地有木材的交易,也意味著這一片美麗的山城正遭受林木業的傷害。
在較早前的五天,已經有一隊義工進行下鄉篩查──到連山縣裡各個鄉村為村民檢查視力,從而找出有需要進行手術的白內障和胬肉患者。由於當地的鄉村主要務農為生,除了年輕一輩會出城打工,大部份上年紀的村民都會繼續耕種,他們的雙眼長期曝曬,很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一些留在家中照顧老人的婦女也不例外。這些村民會拿著手術通知書到縣的疾控中心等候進行手術,而我的任務就是當一個小跟班,協助醫生護士在手術前後對患者的照料──(1)牽著患者穿梭各個手術前的準備站,確保他們安全依次地完成每個術前的準備。(2)在各個術前的準備站協助醫生護士,從中學習包括:視力測試,如何使用裂隙燈和角膜曲率計,觀察白內障和胬肉,協助護士洗眼等。(3)提醒患者家屬在患者完成手術後,在帶領他們回家,回家後的起居飲食和服藥時的注意事項。
雖然我的工作相對簡單,但在這短短三天裡,那些人、那些事都曾經在我心中牽起漣漪。遠看在大堂等候手術安排的村民與普遍連山城鎮中的人分別不大,他們只是穿著得較樸素,看起來比較起黑和瘦。但當我第一次接觸他們,扶著一位婆婆到裂隙燈前的小凳就坐,雙手摸到的是瘦弱的肩膀,感覺與皮包骨沒差多少,心裡不禁猜想著他們平日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每餐吃的又是甚麼。「他們會把種的米和玉米出售賺錢,而麥羹則是他們的主粮。」隨行的義工鄧姑娘說。麥羹──把老玉米脱粒磨成粉,然后再煮成的玉米糊。細看他們的衣服都有一些破孔和缝補的痕跡,鞋子的殘舊訴說著物主每天的辛勞。在我們天天豐衣足食、大魚大肉的之際,這些村民平日甚少吃米,大概只有在過年才捨得吃肉。我們每餐都可能會吃剩,浪費部份食物,可有想過食物是怎樣來的?農民付諸的心血與汗水為我們帶來充足的粮食,但他們的收入竟不足以飽腹,是多麼的諷刺。慈善機構在短期內可以協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但長遠來說,如何保障農民可依靠務農脫貧至富,縮小城鄉發展上的差距,是中國政府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
有一位老婆婆原本獲安排進行白內障手術,但在洗眼時,護士發現她的淚腺流出過多分泌物,代表眼睛有可能正在發炎,因此不適宜做手術。她一臉失落無助,口中說著我聽不懂的某種少數民族語言,在她身旁的兩位好姐妹幫我們向她解釋。原來這兩位婆婆是她的鄰居,因為家裡沒有人照顧她,只好由鄰居扶她到這裡。為了節省車費,她們三人也許天未亮就出發,一路上都不知道曾翻過多少座山,走過多少里路。她漸漸冷靜下來,似乎接受了要等待下一次義工隊再臨連山,才可以重見光明。另外,有一位讀小二的小女孩,在媽媽的陪伴來檢查眼睛,她的左眼視力只剩感光能力,醫生直言她的角膜受損太嚴重,已無法恢復正常視力。小女孩聽到這惡耗瞬間痛哭起來,媽媽激動地責罵小女孩為何這幾年一直欺騙她說自己依然看得見,耽誤了病情。因為家裡不夠錢,她們年紀老邁卻不惜翻山越巔,她的病情從可被治癒到無法逆轉…一個被治療的機會,原來是這麼遙不可及和奢侈。貧窮是多麼的可怕,抹殺著人的可能性。這樣的故事,這樣的人,是農村白內障、以至其他疾病患者的縮影。他們只好等待,等待一個奇蹟,等待著像我們的義工隊的來臨。
在最後一個工作天,我希望自己可以再多留幾天,感覺像每多留一天,能夠恢復視力的人就愈多。等待治療的人如野草一樣無處不在,無窮無盡,但只要每醫治一個人,就能夠燃亮他的一生。自知在這三天裡沒有幫上甚麼忙,但卻仍然能深刻感受到治癒人的成功感──我嘗試與手術後的老婆婆聊天,當她拆開眼包,漸漸適應光明後,她捉緊我的手說:「醫生,多謝你啊。」大部份時間和公公婆婆的溝通都是雞同鴨講,我知道她們能聽懂我說的話,雖然我聽不懂她們的話,但也能感受到她們喜歡有人跟她聊天,喜歡被關心。
很感激有各位義工姑娘多日來對我的照顧,還有樂於教導我的各位醫生、姑娘和教授。在這個短暫的旅程完結後,我不會忘記這些比我們不幸的人,不會忘記貧困村民的需要,更不會忘記醫生是多麼的被需要,被信賴──他所做的事對人有著特殊和強大的影響力。我清晰地知道自己為何努力以赴。希望在自己過半年,一年或兩年,學會更多以後,能夠有機會再次參與這個很有的意義活動。
香港中文大學三年級醫學生
黃宛君
2014年6月19日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