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9 2008
黄土高原造林的有效模式
——香港力行植林造水慈善基金会石楼四江造林工程的启示
一、石楼县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市的南端。其地理位置是东径110022/-111006/,北纬36051/-37016/之间。
本县属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区。东依吕梁山脉,西靠黄河。地形东高西低,起伏显著。东部风尾山海拨最高2051米;西部黄河滩海拨最低567米;相对高差1484米。全县的地貌特征是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植被稀疏,地表侵蚀严重。
(二)气候条件
本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年平均所温10.2oC,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大于等于10o的积温3209,年平均降水量485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92天,主要气候灾害是干旱、干热风、冰雹和霜冻。
地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受降水量和季节的影响很明显,因而水源不稳定。全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由东向西注入黄河,年均地表水总量为7120万立方米。本县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含水岩层控制,地下水资源贫乏,年均仅1386万立方米
(三)土地利用现状
本县国土总面积261.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42.02万亩,占54.3%;农耕地49.28万亩,占18.9%;牧业用地30.34万亩,占11.6%;其它用地39.81亩,占15.2%。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39.3万亩,未成林造地58.81万亩,宜林地26.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3.46%,林木覆被率为19.31%,蓄积量为22.5万立方米。
农耕地面积49.2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3.84万亩,占耕地的28.1%;250以上的坡耕地24.42万亩,占农耕地的49.6%,小于250的坡耕地11.02万亩,占农耕地面积的22.3%。
(四)植被及土壤
石楼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杂。常见的乔木有椴树、栎树、桦树、椿树、楸树、杨树、柳树、国槐、刺槐、侧柏、油松、枣 树、核桃、杏树、桃树、苹果、梨树等;灌木类有酸枣、沙棘、黄刺玫、荆条、柠条、丁香、木瓜、山桃、山杏等;草本类有蒿类、羊胡子、狗尾草、白草、禾本科草等;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豆类、薯类及油料等。
全县土壤为灰褐土一个土类,分布为五个亚类,主要是灰褐土性土,占全县总面积的86.2%,其次四个亚类的分布依次为山地灰褐土,粗骨性灰褐土,淋溶性灰褐土,灰褐土。共有十六个土属,30个土种。但主要土种为轻壤黄土质灰褐土性土,占全县国土面积的近50%。
(五)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辖4镇5乡134个村民委员会,有人居住的自然村506个。2007年底总户数26546户,农业户22027户,总人口106185人,农业人口92187人,总劳动力32600个。国内生产总值2.5亿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885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704万元,财政收入30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属全国特困县。
二、石楼四江植林造林造水工程概况
香港力行慈善基金会忧黄土高原贫水之苦于2006年11月选定在石楼县灵泉镇四江村开展“植林造水”之实践,2007年一期工程规划面积250亩,投资50万元。其中:坡耕地120亩,刺槐与杏树、国槐与桑树混交;荒坡地130亩,刺槐与榆树、椿树混交;2008年二期工程规划面积385亩,投资75万元。其中坡耕地85亩,国槐与杏树、火炬;火炬与刺槐、山杏、桑树混交;荒坡地300亩,火炬与刺槐、紫穗槐、桑树混交。2008年秋季检查一期工程平均成活率达94%。
三、四江植林造水工程的基本模式
(一)坡耕地。采用等高线大坑(长2m、宽50cm、深50cm)整地,“品”字形排列,坑中心距3m,行距1.5m,每亩150坑,植苗450株。整地时先将表层杂草清除干净,将表层熟土层翻到坑的上边,生土层下翻打塄,然后将稻壳(每坑3公斤)和表层熟土混合回填入坑内。填深40cm,经雨季降水踏实后栽植。栽苗完成后用松树皮覆盖,坑内覆盖厚度2—3cm。
(二)荒坡地。采用等高线水平沟(长度不限,因地确定,宽50cm,深50cm)整地,水平沟行间距2m,植苗株距1m,每亩330株。整地时先将表层杂草清除干净,将表层熟土层上翻到沟的上方,生土下翻做塄,等开沟规格达标后,将稻壳与熟土层混合,并回填入沟,填深40cm。经踏实后栽植。栽苗后用松树皮覆盖苗周,每株树覆盖1公斤。
要点:1、坑要呈“品”字形排列。水平沟要沿等高线开挖,力求水平。以利充分拦蓄地表径流。
2、稻壳与表层熟土混合要均匀。
3、松树皮覆盖要铺严,不外露回填土。
四、模式的针对性
(一)黄土高原植林的限制因子
黄土高原影响植树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子是水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自然降水量逐渐减少,黄河以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不达400mm,而且60%的降水量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季栽苗缺水,夏季高温干旱,冬季干燥寒冷,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其次,黄土高原虽土层深厚,但土壤肥力低,降水下渗严重,也不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第三蒿类杂草丛生,争肥争水严重,也是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次要因子之一。
(二)四江模式的针对性
1、大坑、水平沟整地可以充分拦截地表径流,将夏季暴雨,秋季降水蓄积坑内,改善了坑内水份条件,变一二季降水为四季利用。
2、稻壳耐腐烂,且槽形构造,蓄水能力强,另外,使土壤结构变软,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利于通气,利于降水下渗,腐烂后提高肥力。
3、松树皮覆盖树周或坑表,减少了地表水份蒸发,改善了坑(沟)内水份状况,同时增加了土壤肥力。
4、适时中耕除草,减少了杂草争水争肥问题。
(三)四江模式效果
四江模式与国家、社会造林工程相比,一次性造林效果与当年生长量有明显差别,据统计资料分析,同年度同地类刺槐造林成活率高出10—15%,新梢生长量高30—50cm。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县国营林场六十年代营造的每亩330株的侧柏林和社会造林密度生长情况看,四江造林密度450株和330株,幼苗期生长良好,但后期可能因为密度过大,水份供应受限,利于郁闭保土成林,不利树木成材。其次,较国家工程单位面积投资大。第三,缺少针叶树种,冬季落叶后,工程效果不明显。
石楼县林业局 文斌
二00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08 秋植林全景
08 秋植林一景
08 秋植林條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