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

Nov 19 2008

黄土高原造林的有效模式

Published by under 參考文章,理論

——香港力行植林造水慈善基金会石楼四江造林工程的启示

一、石楼县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市的南端。其地理位置是东径110022/-111006/,北纬36051/-37016/之间。
本县属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区。东依吕梁山脉,西靠黄河。地形东高西低,起伏显著。东部风尾山海拨最高2051米;西部黄河滩海拨最低567米;相对高差1484米。全县的地貌特征是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植被稀疏,地表侵蚀严重。
(二)气候条件
本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年平均所温10.2oC,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大于等于10o的积温3209,年平均降水量485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92天,主要气候灾害是干旱、干热风、冰雹和霜冻。
地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受降水量和季节的影响很明显,因而水源不稳定。全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由东向西注入黄河,年均地表水总量为7120万立方米。本县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含水岩层控制,地下水资源贫乏,年均仅1386万立方米
(三)土地利用现状
本县国土总面积261.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42.02万亩,占54.3%;农耕地49.28万亩,占18.9%;牧业用地30.34万亩,占11.6%;其它用地39.81亩,占15.2%。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39.3万亩,未成林造地58.81万亩,宜林地26.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3.46%,林木覆被率为19.31%,蓄积量为22.5万立方米。
农耕地面积49.2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3.84万亩,占耕地的28.1%;250以上的坡耕地24.42万亩,占农耕地的49.6%,小于250的坡耕地11.02万亩,占农耕地面积的22.3%。
(四)植被及土壤
石楼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杂。常见的乔木有椴树、栎树、桦树、椿树、楸树、杨树、柳树、国槐、刺槐、侧柏、油松、枣 树、核桃、杏树、桃树、苹果、梨树等;灌木类有酸枣、沙棘、黄刺玫、荆条、柠条、丁香、木瓜、山桃、山杏等;草本类有蒿类、羊胡子、狗尾草、白草、禾本科草等;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豆类、薯类及油料等。
全县土壤为灰褐土一个土类,分布为五个亚类,主要是灰褐土性土,占全县总面积的86.2%,其次四个亚类的分布依次为山地灰褐土,粗骨性灰褐土,淋溶性灰褐土,灰褐土。共有十六个土属,30个土种。但主要土种为轻壤黄土质灰褐土性土,占全县国土面积的近50%。
(五)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辖4镇5乡134个村民委员会,有人居住的自然村506个。2007年底总户数26546户,农业户22027户,总人口106185人,农业人口92187人,总劳动力32600个。国内生产总值2.5亿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885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704万元,财政收入30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属全国特困县。


二、石楼四江植林造林造水工程概况

香港力行慈善基金会忧黄土高原贫水之苦于2006年11月选定在石楼县灵泉镇四江村开展“植林造水”之实践,2007年一期工程规划面积250亩,投资50万元。其中:坡耕地120亩,刺槐与杏树、国槐与桑树混交;荒坡地130亩,刺槐与榆树、椿树混交;2008年二期工程规划面积385亩,投资75万元。其中坡耕地85亩,国槐与杏树、火炬;火炬与刺槐、山杏、桑树混交;荒坡地300亩,火炬与刺槐、紫穗槐、桑树混交。2008年秋季检查一期工程平均成活率达94%。
三、四江植林造水工程的基本模式
(一)坡耕地。采用等高线大坑(长2m、宽50cm、深50cm)整地,“品”字形排列,坑中心距3m,行距1.5m,每亩150坑,植苗450株。整地时先将表层杂草清除干净,将表层熟土层翻到坑的上边,生土层下翻打塄,然后将稻壳(每坑3公斤)和表层熟土混合回填入坑内。填深40cm,经雨季降水踏实后栽植。栽苗完成后用松树皮覆盖,坑内覆盖厚度2—3cm。
(二)荒坡地。采用等高线水平沟(长度不限,因地确定,宽50cm,深50cm)整地,水平沟行间距2m,植苗株距1m,每亩330株。整地时先将表层杂草清除干净,将表层熟土层上翻到沟的上方,生土下翻做塄,等开沟规格达标后,将稻壳与熟土层混合,并回填入沟,填深40cm。经踏实后栽植。栽苗后用松树皮覆盖苗周,每株树覆盖1公斤。
要点:1、坑要呈“品”字形排列。水平沟要沿等高线开挖,力求水平。以利充分拦蓄地表径流。
2、稻壳与表层熟土混合要均匀。
3、松树皮覆盖要铺严,不外露回填土。
四、模式的针对性
(一)黄土高原植林的限制因子
黄土高原影响植树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子是水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自然降水量逐渐减少,黄河以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不达400mm,而且60%的降水量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季栽苗缺水,夏季高温干旱,冬季干燥寒冷,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其次,黄土高原虽土层深厚,但土壤肥力低,降水下渗严重,也不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第三蒿类杂草丛生,争肥争水严重,也是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次要因子之一。
(二)四江模式的针对性
1、大坑、水平沟整地可以充分拦截地表径流,将夏季暴雨,秋季降水蓄积坑内,改善了坑内水份条件,变一二季降水为四季利用。
2、稻壳耐腐烂,且槽形构造,蓄水能力强,另外,使土壤结构变软,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利于通气,利于降水下渗,腐烂后提高肥力。
3、松树皮覆盖树周或坑表,减少了地表水份蒸发,改善了坑(沟)内水份状况,同时增加了土壤肥力。
4、适时中耕除草,减少了杂草争水争肥问题。
(三)四江模式效果
四江模式与国家、社会造林工程相比,一次性造林效果与当年生长量有明显差别,据统计资料分析,同年度同地类刺槐造林成活率高出10—15%,新梢生长量高30—50cm。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县国营林场六十年代营造的每亩330株的侧柏林和社会造林密度生长情况看,四江造林密度450株和330株,幼苗期生长良好,但后期可能因为密度过大,水份供应受限,利于郁闭保土成林,不利树木成材。其次,较国家工程单位面积投资大。第三,缺少针叶树种,冬季落叶后,工程效果不明显。

石楼县林业局 文斌
二00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08 秋植林全景

08 秋植林一景

08 秋植林條狀坑

No responses yet

Apr 18 2008

成效显著 – 植林方法

Published by under 理論

品字形打坑
下雨时,树坑可有效吸收雨水。

泥土混谷殼
使树坑内的泥土疏松,有利树根伸展,有利水份渗透。

多品种种植
不同品种的苗木,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松树皮覆盖
在覆盖下,较容易发霉,滋生虫蚁,可减少水份蒸发,以及有助苗木成长及生态恢复。(可用刴碎的草代替松树皮)

浸湿整座山
利用以上工序,増强整片山的蓄水力,可以生生不息。

通过这样的植林方法后,在山上不同的地方,会出现泉水。

No responses yet

Apr 18 2008

树和叶的奥妙 树木品种 枫香

Published by under 理論

树名枫香
学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英文名称Sweet gum
别名枫树
习性高大落叶乔木,可高达40米
原产地中国
特色 树干可作培植香菇的材料。
树脂可供药用。
果实晒干后,可作镇痛药。
木材可作建筑材料。
秋季枫叶转为黄红色,非常美丽。

No responses yet

Apr 18 2008

树和叶的奥妙 树木品种 阴香

Published by under 理論

树名阴香
学名Cinnamomum burmanii
英文名称Cinnamon tree
习性常绿乔木,可高达5米
特色 阴香属樟科,叶背有三条由基部伸出而明显凸
起的叶脉,看起来就像「鸟类足趾」的模样,
非常容易辨认。
阴香的树皮、茎和叶子、具芳香气味。

No responses yet

Apr 18 2008

树和叶的奥妙 树木品种 深山含笑

Published by under 理論

树名深山含笑
学名Michelia maudiae
英文名称Maud’s Michelia
别名莫氏含笑
习性常绿乔木,可高达4米
特色 花朵很大,带有清香的味道。

No responses yet

Apr 18 2008

树和叶的奥妙 树木品种 乌桕

Published by under 理論

树名乌桕
学名Sapium sebiferum
英文名称Chinese tallow tree
别名桕仔,桠桕,木子树,拱子
习性中型落叶乔木,可高达6米
原产地中国,日本
特色 乌桕的种子表面披有一层脂肪物质,可用来制造肥
皂及蜡烛。
叶可提取黑色染料及农业用的防虫剂。
根及树皮均可入药,有利尿作用。
树叶在秋季未脱落前,会变成美丽的鲜红色。
生长快,能适应各种土壤,对环境适应力强。

No responses yet

Apr 18 2008

树和叶的奥妙 树木品种 红苞木

Published by under 理論

树名红苞木
学名Rhodoleia championi
英文名称Rhodoleia
别名红花荷,吊钟王
习性常绿乔木,可高达9米
原产地中国南部
特色 红色的花型像吊钟,而且体积颇大,所以又名
吊钟王。
属受保护的植物。

No responses yet

Apr 18 2008

树和叶的奥妙 树木品种 山苍树

Published by under 理論

树名山苍树
学名Litsea cubeba
英文名称Fragrant Litsea,Mountain-pepper
别名豆豉姜,木姜子
习性落叶乔木,可高达3米
其它特色 种子可作药用,揉搓叶片有香味。
冬天开花,非常美丽。
属受保护植物。

No responses yet

Feb 02 2005

幫助內地農村因地制宜

Published by under 參考文章,理論

香 港 朋 友 對 幫 助 內 地 同 胞 是 充 滿 熱 忱 的 。 可 是 我 們 除 了 熱 心 捐 輸 , 救 災 義 診 和 助 學 之 外 , 對 於 內 地 貧 困 地 區 的 地 理 環 境 , 人 文 特 點 知 道 得 卻 很 少 。

不 論 香 港 朋 友 也 好 , 內 地 官 員 也 好 , 要 改 善 農 民 的 生 活 , 必 須 深 入 了 解 問 題 的 發 生 所 在 , 而 且 要 用 靈 活 的 腦 筋 因 地 制 宜 , 這 樣 才 能 設 想 出 又 廉 宜 又 實 用 的 辦 法 幫 助 貧 農 。

一 月 卅 日 晚 , 看 了 一 個 電 視 特 輯 , 關 於 甘 肅 省 , 黃 土 高 原 的 一 條 村 被 黃 河 支 流 分 割 開 , 學 校 在 河 的 一 邊 。 小 孩 上 學 困 難 重 重 , 因 為 河 床 滑 , 水 流 可 變 急 , 大 雨 時 水 位 可 漲 至 五 米 高 ﹔ 冬 天 水 位 低 , 河 面 結 冰 , 所 以 非 常 危 險 。

拉 鋼 索 船 過 河 便 宜
村 民 的 解 決 辦 法 , 是 用 玉 米 桿 做 橋 墩 , 削 了 皮 的 松 樹 做 橋 面 ﹔ 可 以 看 到 , 那 橋 比 走 平 衡 木 還 要 困 難 , 又 不 穩 固 。 但 在 冬 天 河 面 結 冰 時 , 聊 勝 於 無 。 不 穩 定 的 橋 面 , 若 不 小 心 跌 落 河 中 , 小 則 傷 身 大 則 致 命 。 還 有 玉 米 桿 容 易 腐 爛 , 卻 用 來 做 橋 墩 , 而 松 樹 聞 說 可 以 放 在 水 ? 很 多 年 都 沒 有 問 題 。 為 甚 麼 不 用 松 樹 做 橋 墩 ﹖

在 節 目 中 看 到 善 心 的 香 港 人 士 絞 盡 腦 汁 研 究 怎 樣 造 橋 , 又 要 等 設 計 , 又 要 回 來 香 港 籌 款 。 其 實 , 最 便 捷 的 方 法 不 是 造 橋 , 而 是 利 用 鋼 索 。

建 磚 校 較 ? 洞 安 全
記 得 小 時 候 , 在 大 澳 居 住 , 也 是 沒 有 橋 連 接 兩 邊 的 陸 地 , 因 為 水 位 每 天 上 落 很 大 , 水 漲 時 高 十 多 呎 , 退 潮 時 差 不 多 見 底 ﹔ 如 果 遇 上 潮 水 大 漲 時 , 差 不 多 與 陸 地 平 , 兩 邊 岸 都 是 石 級 , 退 潮 時 , 要 乘 船 就 多 下 幾 級 樓 梯 。 連 接 兩 岸 有 一 條 纜 並 穿 過 木 艇 旁 , 當 上 船 後 , 前 面 有 人 拉 纜 , 後 面 有 人 用 竹 撐 船 推 向 前 。 若 遇 上 颳 大 風 , 船 便 吊 上 岸 邊 , 直 至 安 全 時 再 運 作 。

架 設 一 條 這 樣 的 鋼 索 , 不 會 很 昂 貴 。 筆 者 見 過 山 西 , 造 一 條 大 約 一 公 里 長 的 鋼 索 , 用 了 九 百 五 十 元 材 料 費 ﹔ 再 造 一 隻 牢 固 的 小 艇 , 用 現 代 的 物 料 , 又 會 值 多 少 錢 呢 ﹖ 可 能 兩 個 星 期 就 可 以 解 決 , 那 麼 , 無 論 水 漲 、 水 退 , 還 是 結 冰 , 都 能 以 船 代 步 。 之 後 , 要 做 甚 麼 工 程 , 再 作 打 算 。

節 目 中 又 提 到 改 造 ? 洞 做 學 校 , 非 常 繁 複 。 他 們 技 術 上 最 困 難 的 地 方 是 , 要 在 ? 洞 中 鑽 出 一 條 煙 囪 連 接 地 面 。 想 當 日 , 我 們 在 山 西 省 的 黃 土 高 原 做 一 個 水 土 保 持 的 示 範 點 , 去 了 解 當 地 的 土 質 , 發 現 若 把 表 層 黃 土 破 壞 時 , 例 如 造 路 大 約 一 吋 以 下 的 黃 土 是 非 常 粉 狀 的 土 質 , 又 幼 、 又 鬆 , 當 用 推 土 機 推 了 一 條 路 出 來 後 , 甚 麼 車 也 不 能 走 , 連 人 走 路 也 困 難 , 每 一 步 也 會 沉 下 約 三 吋 深 。

在 這 種 泥 土 , 若 要 鑽 一 個 深 洞 , 而 保 持 其 不 塌 方 , 可 以 想 像 工 程 之 困 難 。 為 甚 麼 不 用 磚 來 建 一 所 簡 單 、 通 風 、 透 光 的 學 校 呢 ﹗ 若 要 冬 暖 夏 涼 , 可 以 考 慮 ﹕ 雙 層 的 磚 牆 , 雙 層 的 屋 頂 , 雙 層 的 窗 。

以 上 所 述 是 內 陸 農 村 真 實 的 情 形 。 除 了 助 學 、 贈 醫 、 施 藥 之 外 , 土 地 呼 喚 ? 更 細 心 而 更 能 因 地 制 宜 的 慈 善 者 。 對 祖 國 的 農 村 , 我 們 實 在 還 需 要 多 用 心 。

謝 士 恆 醫 生

生 態 林 墾 植 者

2005/2/2

No responses yet

Feb 01 2004

我對山區農村義務工作的理念 謝士恆

我和大多數的中國人一樣,都希望農村能夠維持穀物的生產,都希望農村的入息每年有増長,都希望農民的下一代能夠經過教育和自我的努力而脫貧,又希望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能夠保存生態的平衡, 更加希望希望
又希望……
又希望……不過, 如果每年都是要有這樣的希望,不知道要等待到什麼時候才不需要講希望,而能夠看得到結果。單純的談希望,變成了喊口號,為什麼我們不能看到在希望的盡頭,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把希望變成事實。

【山區窮村,才需要我們時常提及和關懷】

有時候,我會有些懷疑,時常提及的農民、農業,是否和我想像中的一樣; 其實,所提及的農民 ——- 是住有廣濶的平原,有好的泥土,水源,大片耕地,可以種植稻米、 麥、 或是蔬果。還是指那些較小規模的,臨近江、河邊的市鎮,圍繞着很多小工業,交通便利的。又還是指那些在半山,交通還可以,農地雖然小一些,但可以自給自足。還是指在山上,水源又困難,大雨時山洪,冬天乾旱,土層又薄,交通又不方便,醫療又勉強,教育又流於形式。其實,他們所說的農民,究竟是指什麼樣的人呢? 以我愚昧的想法, 他們是講後者, 因為前三者, 根本不需要大的資助, 國家已經有許多科研院,教導他們種植優質的農產品,另外有工業的,國家也有其安排,所以我覺得,山區裏的窮村,才是需要我們時常提及的希望和關懷。不過,山區因為這樣的荒蕪,反而污染較少,因為人口稀疏,可以破壞的都已經破壞了。反而前三種〝農村〞,他們只顧向〝錢〞看,環境污染十分嚴重,不用等將來,現在能夠有清潔的食用水,已經是很缺乏。所以,解決最貧困山區農民,不單可以幫助願意爭取的人一個穩定的家園,亦同時可以解決前三種位在下游的食水問題,真是一舉幾得。

【如果單是去做救濟、派東西給農民】

其實,怎樣才算是幫助窮山區的農民呢?我們有沒有一個基本的目的?如果,單是去做救濟、派東西給農民,會否製造出一種意念——— 窮、就是事業。因為只要他們繼續窮,就能夠無條件地得到各方面的資助,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又能夠學習到些什麼呢?如果這樣質素的人民,不能夠和山區的泥土,環境混為一體,而只是向外不斷求取,這樣是錯在貧農?或是錯在無條件扶貧的意念上呢?

如果要使到山區的人重新站起來,不再在山上各自取最多的益處,例如:砍伐最後一棵樹,刮光最後一片草,〝開荒〞最後的山場。這樣,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新的思維和很清晰的目標。

我們只是扶助那些願意爭取的農民和小孩。
又怎樣能夠做成穩定和希望?
什麼是穩定?

穩定應該意味着有長久的工作,而工作可以和山場的改變聯繫上,即是説一個有能力和負責任的工人,假以時日,管理階層應該在適當時候,分配一些山場收入給表現好的工人。這是暗示,若無經濟效益的發展,是不能夠長久的。所以,管理階層在編撰一套計劃改變農村的同時,一定要顧及到經濟效益,不能夠永遠單是投資下去,更不能夠使到好的工人和山場的經濟全脫節。沒有歸屬感,是很難使有志氣的人對山場忠心。

【造水,就是改變山區貧困的第一步】

人的基本需要,是有水飲、有食物、有自由言論,適當的衣服,一切都要從水做起。

造水……就是改變山區貧困的第一步,亦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為未種植成功之前,便要先解決路的問題,所以,當我們一談到改變山場的時候,在腦中要時常提着自己,路就要跟着來;不過,一有路,雖然可以給人方便,亦會帶來很多不好的事情,例如:偷樹,在路旁建房,在路旁搞開發…… 其目的只不過是想阻礙工程,而希望從中取得利益。所以,無論做任何山場,路要買下來,路兩旁的五米,也要買下來。

造水的“造”字才是這個辦法的基本,山區用長流水會是最安全的,亦即是等於食山泉水,所以山場一定要擁有到最高點,否則,將來有人在上游放污染物,使一切都會徒勞無功。

至於造水的過程,我已經說過和寫過很多次,這裡不再重覆,只要認真落實,是一定成功的。只要領導層是有心,可以靈活處理(有些腦筋,靈活處理不同的地樣貌和土質),造水應沒有問題。

路,不單是方便改變山場,亦可以方便運送農作物到市場買賣。提到買賣;窮山區能夠把農作物送到集中地買賣不容易,如果沒有一個公平、公正的辦法去收購,那麼,農民一年的辛勞就要依靠私人的收購公司了。這些私人的收購,如果是好的,固然可喜:如果是不好的,他們明白農民無法把這些會腐爛的農作物帶回村去,變成沒有競爭,把收購價壓得很低,使辛勞的人,賺錢少,中間的人,賺錢多。

【政府的平準作用】

政府應該安排中央收集點,按當時的農作物市場價格收購,但絕對不可以預先安排農民種什麼種類,因為如果一齊種同一樣的農作物,泥土會失去同樣的養料,況且出產太多,價格下跌,得不償失。不過,在我們改變的山場內,這些事應該不會發生;因為造出來的水可以賣,有水以後,在集水區以下,可以種經濟作物,可以有魚塘;而樹方面,可以種些生態樹種,果仁樹種,香料木樹種,木材樹種,教育樹種……開始了投資改變荒山的計劃,時間越長,越有經濟效益。在些期間,當樹苗長大,教育林區可發展成生態旅遊教育點,改變荒山,是一個多方面的經濟效益。大概要預備二十年的時間,整個山場才可以算是穩定下來,雖然中間的時間,也會有經濟效益,不過二十年後,就會生生不息地製造出很大的財富。

舉一個例:如果種樹十萬棵,而全部都是木材林,每一棵樹成本三元,(樹苗加人工) ,二十年後,這一棵樹都應該值大約一百元,總價值約一千萬元。但十萬棵樹的覆蓋,只不過是用了四百畝山場。但種植山場面積,至少也有幾千畝,第二年又種十萬棵,如此類推,可以想像,二十年後,總價值會是多少?所以,在計劃改造山區的同時,一定要明白……沒有好的管治,一切都是白費。

如果有一組人負責管理而過了一段時間後,發覺山下很多人、工業……都要依靠他們的食水……名,而這組人又能夠動用頗大的財富……錢。這兩樣,歷年來,名和利都是一面照妖鏡,我們就會明白,要找人管理這些事,在開始時,多重要。

【穩定跟你做工的工人】

要穩定跟你做工的工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在窮山區還會留下來的人,不難想像,會剩下些什麼,有志氣,有能力的大多都離開了,再就是有些錢的人(在窮困地方還能賺錢的人,工作能力好些?)亦遷走了,剩下來多數都是小孩和年紀較大的人,和一些有私人理由不走而留下的。在這一群人裏面,很多都已經窮慣了,窮……他們已經習慣;責任……他們不習慣。何況,近幾十年都流行扶貧,所以,繼續窮,便是他們的職業,只要他們能時常提起各方的善心人注意,使善心人的關懷變成了是他們的權利,他們已經成功了。所以,在我們見到的窮山村,很多年輕一代,都無所事事,尤其是男孩子,因為讀書,對他們沒有好處,如果去爭取,反而是他們眼前的失敗,因為爭取到小成功,下一次來調查的人就會希望他們多一點成功,所以,便會要他們越做越多,直至一天,那些扶貧者覺得不需要扶而離開。那麼,做好又有什麼用?只要一開始就選擇失敗,不用辛苦,又有人關心,何樂而不為。見過多少個扶貧區,多是越扶越貧,而能夠真正重新站起來的。是要有人格、有自尊、有自信。

何況扶貧又怎樣落實?又有多少個扶貧者走進山區內,又沒有路(摩托不能到,要步行十分鐘至二小時才到),有多少人會去認真了解其困難的原因和需要,有沒有明白到怎樣才算是一個窮家庭……分了家的一個人可以算一個家庭;未分家的可能十多人算一個家庭。沒有了解,又怎能去判斷呢?

有很多扶貧者,都是把扶貧的資源交給當地的掌權者,其結果,就製造出一層本來是沒有很多權力的人,現在,因為掌管了外來資源或錢財,可以做到很多以前他們做不到的事。我們固然希望這些掌權者,個個都是公平、公正、心地好。但這希望真是和神話故事差不多。

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好的榜樣,只見不太久時,就會有人來派東西,因為他們窮。所以,平時學時髦,到派東西時就立刻表演窮了。但如果自小有一個地方能開開心心過日子,領導者、管理員給予好的榜樣,從小學會紀律和怎樣學習的方法,互相照顧,而最重要,就是學習做人和做畜牲是有分別的。如果小孩能學到禮貌,學業成績好,互相愛護,幫忙,那麼,這個地方,可以支持其入學,假若家庭有突變,小孩子又能達到要求,這個地方,便可支持小孩基本需要;所以,一個好的圖書館是不能缺少的。

【圖書館,又是一個什麼地方?】

圖書館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很多窮村家庭,供小孩讀書是一個沉重的壓力,如果小孩是一個願意爭取的人(人是每一個算的) ,這些問題,不用家長担心,圖書館自然會給予適當的支持。如果小孩根本不想讀書,不想學禮貌,又或者是很自私,支持也沒有用。

一個願意爭取的小孩是不會增加家庭負擔的。所以圖書館是開放的,由三歲至六年級的小孩,好像另一個家一樣,可以自由出入,沒有登記名字,學到什麼是小孩自己爭取的。所有學習內容,都早早張貼在牆上,任何人都知道圖書館是教什麼的。教學的方法也很隨便,就像媽媽帶小孩一樣,很多應該學的,如禮貌在平常舉動中教導,例如:派餅,就不能一湧而上,應學會好好排隊,如果不守規矩,就要到隊尾重新再排。學數學,當作遊戲,學詩詞,又當唱歌。三年級以後,學習方式有些不同,但都很靈活。

如果孩子家庭出現問題,圖書館會給予適當的支持……只支持已經表現是願意爭取的孩子(有禮貌,學業好,助人) ,所以,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對每個小孩子有了解,在這方面,圖書館又負起了社區中心的責任。

圖書館的教育目的:就是希望教孩子怎樣學習,而不是教孩子學習什麼。因為能夠明白怎樣學習的人,就會在需要的時間,學習需要的技能,變成可以自然地,終身自覺地學習;因為不懂的知識永遠都比懂得的多。

一個成功的人,在圖書館的理念,是需要:聰明(天生的),恆心、智慧,而智慧是永遠求之不盡的,所以在圖書館門口已寫明「好學近乎智」。

如果不能改變困難的民生,不能給予貧農一個脫貧的機會,任何計劃都只能夠是計劃。所以,單純建學校,而沒有跟進所教出孩子的成果,無條件的扶貧;對好的人來說,就是暫時幫忙;對不好的人來說,就只製造等救濟的下一代。故此,不能只想改變山區的一小部份,應該有全套的計劃,在造水的投資和時間中,應該可以整套方法一起做。

【改變山區的目的】

不要忘記中心目的,就是穩定……穩定民心,穩定願意爭取的人留在山區工作的機會,不用跑到城市去。

第二個目的就是希望……希望不永遠是簡單的廉價勞工,老來工作能力下降時,又無積蓄,更不要說有病了。希望亦包括貧農的下一代如果願意爭取,不用擔心經濟上的困難。

穩定和希望,就是窮山區改造的指標。

———————  謝士恆   2004年2月 病中

No responses yet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