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08/06/03/001181233.shtml
在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部,距克拉玛依市东南约30公里处,有10万亩人工森林。这里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规模化二氧化碳植树减排项目一期工程现场,此项目已于2007年底纳入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莽莽荒原如何生发出万顷碧波?在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减排成为热门话题的当下,这一前瞻性的项目能发挥多大作用?带着疑问,记者日前对这一项目展开了调查。
7年播撒10万亩浓阴
克拉玛依市所在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2002年,跃升为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在石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中国石油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氧化碳植树减排项目就是上世纪末国家批准的重大战略接替项目。
按照规划,中国石油将用逾10年时间自行开发建设40万亩减排造林基地,再沿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15个县市团场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订 单造林160万亩。依托此林木资源,在发挥其吸收减排二氧化碳气体作用的同时,开发林产品深加工项目,形成良性循环的绿色产业链,构建环克拉玛依绿色防护 体系,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
据项目负责同志介绍,从2001年项目正式启动至今,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14.8万亩造林用地勘界确界工作和一期10万亩造林基地建设。完成 以新疆杨、俄罗斯杨为主栽树种的减排林和以白蜡、紫穗槐为主的生物隔离带林建设共4800余万株,累计木材蓄积量已达75万立方米。
人工育林需大量灌溉用水,在克拉玛依这个水贵如油的地区,如此庞大的项目会不会因为耗能巨大而顾此失彼?记者了解到,造林基地进行了综合节水技 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共铺设地埋输水管网460多公里和防渗渠道310公里。利用西北方向的阿依库勒调节水库至造林基地平均96米的自然落差,形成自压式 灌溉;沟植沟灌、低压微灌、射流深植、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以及墒情积累、降雨量增多等综合因素影响,林地年亩灌溉用水由初期的600立方米以上降至 目前的400立方米以下,属同类地区林业用水的最好指标。
克拉玛依市处于北疆地区,适宜植树时间短,造林面积有限。造林基地推广应用了苗木快繁技术,引进美国胖隆技术温室及设备,建成克市第一个苗木组 培中心,已提供组培苗木4000多万株。杨树单双芽快繁技术的应用,使苗木繁育成本降低了约20%,种植成本降低了60%以上。而营养钵育苗和配套的全生 长季种植技术,将常规的植树时间延长了近3倍。
仅仅过去7年,克拉玛依,这座曾经“没有草,没有水,就连鸟儿也不飞”的荒凉戈壁,增添了“春来发新绿,夏至生浓阴,秋深揽金色,四季不同春” 的美丽景色。鹰、隼等猛禽常常在林地上空盘旋,狐狸、黄羊也不时走过。人们说如今的克拉玛依“春来湖水绿如蓝,西域美景赛江南。”
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站在林地的高处,可以望见广袤的绿阴和一块留出的斑驳枯黄的原始地貌,视觉上的强烈差异展示着戈壁荒滩的前世与今生。近年来,多位国家领导同志都曾登上22米高的“醉绿亭”远眺,为这片戈壁滩上拔地而起的林地产生的生态效益而感慨。
作为克拉玛依城市与准噶尔盆地沙漠之间的绿色屏障,这片林地发挥着阻风滞沙、调节温度、涵养水源等作用,生态、社会效益有目共睹,经济效益也颇为可观,特别是它的可再生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按照通行测算标准保守取值估算,10万亩林地年蓄水能力350万立方米,调温能力相当于每天156万台3匹空调机昼夜工作20小时的效果。几年 来,克拉玛依市的小环境和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年平均降雨增加了30%并呈逐年增多趋势;年平均蒸发量由过去的3080毫米降至目前的1584毫米,降低 50%。
社会效益体现得更为直接,可以消化和分流就业压力,改善城市人居生活条件,增强百姓的家园意识,提高资源型城市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实施以来,日 常管护人员约500多人,高峰期用工可达到2000至3000人,随着抚育性轮伐间伐阶段的到来,就业拉动会越来越大。2006年以来,基地安置就业再就 业人员367名,2008年又提供了包括公共系统维护、林地管护、渠道巡防、安全保卫、生活保障等在内的100多个就业岗位。
按照预想,40万亩林地建成后搞滚动开发,还将建起木制品加工厂等经营实体。由于选用可再生树种,林地采用轮伐方式,每年更新下来的死树和间伐 下来的树干等材料用来加工制造高档家具所用的中高密度纤维板。老树刚去,新苗又发,如此往复,可以像林地工人形容的那样:“到时候一茬一茬伐树就像割韭菜 一样。”
目前,中国石油和国家林业局已开展合作,在新疆试验种植5万亩适合北方生长的树种——文冠果,当年定植,次年见花,三年结果,每亩地产果1500公斤,出油率可达30%。榨出的植物油先提纯珍贵的药用成分后,再将剩余的植物油转换成生物柴油,转换率可达到93%。
在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造林基地开展了林间复合种植和养殖试验,目前已进入推广阶段,有效弥补了减排林种植投入产出周期长的不足,更为市民提供了大量鲜活、安全的绿色农产品。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引进国外技术进行室内种植的有机蔬菜瓜果品种繁多,圣女果、水晶甜椒、迷你黄瓜等秧苗都“爬”到2米多高。林间还间种蓖 麻、山药、甘草和西瓜。培育的山药品质优良,足有一人身长,在菜市场一亮相,立即吸引大批顾客驻足。山药深加工项目已经开始筹备,用山药加工出来的山药 糊、山药粉、山药片、山药饮料等健康速食休闲食品将很快上市。
2006年开始,已有25家涉林单位在林间种植各种瓜果蔬菜、玉米棉花等农作物15个品种以上;林间饲养的“林鸟鸡”等各种特色家禽和牛羊等牲畜12个种类以上。在崇尚绿色健康消费的今天,产于林间的这些瓜果蔬菜、牛羊家禽备受青睐,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造福子孙的“减排功臣”
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共同、重大的话题。而减少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办法,一是在源头上减少碳排放,二是增加碳吸收。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出氧气,并把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就是通常所说的固碳。实施绿化造林,增加森林的固碳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办法。因此,植树造林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的速度。
数据显示,全球植物年固定二氧化碳2852亿吨,约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11%,其中森林年固定二氧化碳1196亿吨,占全球植物年固定二氧化碳 的46%。陆地上有机物中的碳90%储存于森林中。2000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特别报告指出:人工林每生长1立方米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每立方米木材折合含碳量约0.25吨。据此估算,中国石油完成的 10万亩林地,年吸收二氧化碳可达540余万吨,生产新鲜氧气121万吨。
二氧化碳问题的研究在全球正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11月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上,新疆油田的规模化二氧化碳植树减排试验项目引起了与会专家 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来自美国PRRC公司的专家评价说,这一项目开拓了中国石油二氧化碳地面减排技术研究的新领域,代表了中国石油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 平,也是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2007年末,由华中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郑楚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素逸、中科院院士孙枢等组成的专家组一致同意将此项目纳入973计划。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志邦说,中国石油与时代同步,站在战略高度,积极参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林业碳汇,表明了中国企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善能源 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都在努力作出贡献。国家发改委一位相关负责同志说,中国石油二氧化碳植树减排项目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有重要的政治和社 会意义。
盛世兴林,筑西部碳库;盛德载木,创绿色之源。这是新一代中国石油人创造的壮举,他们在为国家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忠实地履行着“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