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09 2013
山西植林區考察 – 義工感想1
山西植林區考察 – 義工感想 (2013年8月21日- 25日)
短短的四天,留在心中的,確有點點的感動
在今年暑期的尾聲,我跟另外兩位醫學生結伴隨力行植林基金到山西石樓縣四江村進行植林考察及為當地村民舉行簡單的健康檢查。
是次的旅程雖然雖然以義工服務為名,然而作為志願者的我,與其說是一個施予者,倒不如說是一個學習者。
旅途中的第二天,我們一行人攀上基金會在四江村的植林範圍。在出發前,莊醫生跟吳醫生作為基金會的成員已經跟我們解釋過山西黃土高原的地貌及水源問題。然而聞名不如見面,長大於水資源充裕的香港的我,怎會想到甫到埗,環抱山路的是被覆蓋上一層褐色的植物、放眼四野的是塵土飛揚的黃沙?我所認知的植物,是綠油油而潤澤的。然而四江村田裡的玉米跟路邊野花草的葉片,都被沙塵染成一片灰褐色;那是因為黃土高原的土質貧瘠,泥土不能夠保存水分,以致土壤稀薄似沙。還記得旅途中與我同房、一直很照顧我的劉小姐有天晚上提我說,如果自己自備了毛巾便不要隨便使用飯店裡提供的,因為當地水源匱乏,人們都很珍惜用水,她不想我們的慣性習慣為當地人帶來浪費。而沿著山路走的頭段,土塵滾滾,印證了劉小姐語重心長的一番話;然沿途而上,腳下的土壤變得比較豐盈、色澤渾厚跟平常見的泥土一般模樣,左右兩旁開始長出茂密灌叢,樹木開始長得密佈視線。走到山坡的坡崖時,極目對眺的更都是點點的綠色。坡崖陡峭一帶因技術關係還沒植樹的範圍與對上的植林重地對比反映出植林短短五年的成果;這讓我明白你要幫助一個人,第一個層次是直接對他伸出援手,然而推而廣之,改善一個社群的生活環境,受眾便會隨而擴大。以植林為例,林木抓住水土,防治水土流失或引發傾塌等災害,也為社群帶來更安全清潔的地表水,亦能為動植物提供合適的棲息地,長遠有助物種多樣性的發展。
行程的第三天,我們到四江村為當地村民做了簡單的健康檢查及有關心血管健康的講座。能夠略盡綿力,用我淺薄的知識與技巧去為村民們帶來多一點點健康的資訊,我感到很快樂;然而很多時候對於村民健康上的疑難,我都未能解答,要留待吳醫生及莊醫生去解決,讓我明白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雖然如此,村民們對我們三個學生的指示總仍是很信任;例如我叫他們伸出手,他們會把左右手都遞起來雙眼直直地看著我,好像等候我的下一步指示似的;然後我解釋說待會針刺時可能會有一點點痛,他們都會說''不怕不怕!'',雖然最後針刺的時候身體還是不自禁地縮了一縮,可見那一句不怕,其實未必代表他們就真的不怕痛,可能卻是反映了他們對我們的信任。而他們這樣沒保留地信任這個其實還是甚麼也不懂的我,然我體會到原來醫生甚至醫學生並不止是一個身份,還是一個責任。
可是當天帶給我最大感動的卻是三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還記得一個頭戴白帽的婆婆,她是村長的媽媽。她的腿不方便,總是拖著右腳一拐一拐地走。可是她知道我們會來,就一早坐在屋外樹下跟一只小狗在等。我們甫下車她便走來緊緊地握著我們的手,咧著齒地笑著,記得她的手很瘦但很暖。在驗小便的的一環,正好是我當值,我叫她拿著杯子往洗手間走,她卻猛拉我到她房子裡坐,我以為她聽不懂我的話,不斷重複解釋。最後我還是被她拉進了房子,但原來她並不是聽不明白-她用瘦弱的手猛指著她的床、猛拉著我往上坐-原來她是擔心我坐在烈日底下辛苦怕我累。那刻我覺得好熱,不知道是因為頭上的太陽還是老太太的手心。還記得黑實實的村長和他的太太。完成了一天的任務,便是吃飯的時間,村長跟他太太早在開始為我們準備午飯。他們準備了一桌的水果跟蕎麥糕,玉米跟土雞蛋,還有餃子給我們享用。我相信這對於當地人已是一頓盛宴,很是感激;然而當村長問我為甚麼不吃餃子,我只好不好意思地告訴他我是吃素的,浪費了他跟太太的一番心意。可他一味兒說不要緊,然後五分鐘後便端來一碗熱騰騰的番茄蛋湯餃子皮。那刻我覺得好熱,因為湯的滾熱蒸騰著我的臉,也因為村長跟太太的熱情。還記得兩個小兄弟,他們一個四歲、一個五歲。他們光著下身,有著紅紅的臉蛋,很是可愛,所以我禁不住逗他們玩。活潑的哥哥讓我把他抱起打轉,我問他感覺像不像小鳥,他笑著說像!我問他們''喜歡動物嗎?'',哥哥喊喜歡而靦腆的弟弟也點點頭,所以我便把碰巧帶著的企鵝跟青蛙貼紙各送一張給兄弟倆。看著他們眼睛發亮似地盯著貼紙,我也眼睛發亮地笑了,並說'可是你們兩要互相分享啊!'。沒料到當我準備轉身的時候,哥哥拿著一個小企鵝往我身上貼,說這是給我的。當我拉著他手照相時,我感到很熱,他的小手跟笑容一樣溫暖。
這三件小事,到現在我還歷歷在目,是因為它們都讓我感受到了愛。婆婆的關心,村長跟太太的熱心,還有小孩子的童心,它們都不約而同地展示出農村人的純樸熱情;即使他們的生活條件可能不比城市人,然他們一生擁有的可不比城市人少,他們願意分享僅有的,換來的可能更多。
總括而言,今次旅程,讓我體會到,我們擁有的不是必然,想如果我們出生在四江村,走的路必定截然不同;而作為醫學生,視野也不應只停留於象牙塔的單一層面。最重要的,是只要願意,得到的,從來比給予的更多。
醫學生 曾樂庭
2013年9月8日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