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29 2017

2017年10月石樓行報告(鄧錫英、Grace Lo)

Published by at 12:22 am under 山西省植林,植林

石樓行報告 - 2017/10/21-23

 

pdf 版請點擊鏈接:

greenaction.org.hk/web/wp-content/uploads/2017/11/201710shanxishiliu.pdf

*************************************************

  

10月21日早上8:50 am 經深圳飛到太原,12點到達後直赴石樓,五時前到達。首3小时都在霧霾中走,直到接近石樓時才見較清的天空,山上有漂亮红黄色的樹!黄昏跟摄影隊見面溝通,他们已先到四江村跟張村長見面和做訪問。晚上跟張村長和文斌全家吃飯。

           

2017/10/22

           

早上8時出發到張村長家,然後直接上山。一開始便被山上不同顔色的樹木吸引,更看見很多不同的雀鳥包括很漂亮的紅咀藍鵲、野雞/鴨和一對白鷺鳥在飛翔。上山後發覺路改變了,原来三號林旁邊的玉米田已被推成三個平台,讓四江村的村民成立合作社,種植绿色蔬菜,收入將較種玉米高20倍!張彥峰說雖然在三個月沒有下雨下推平台,他發現底層的泥土仍是濕潤的。立秋後下過雨,現在平台邊積了小水池,應該是地下水位升高了。雖然今年5月至8月基本上没有下雨,我们所種的樹木基本上生長良好。10號林一直生長不太理想,今年终可看到小樹長出来了。22和23號林還不太能看清楚樹木的生長情况,要繼續觀察。附近玉米雖然因少水而較矮,其他莊稼如小米和高樑也收成不錯。

         

為了配合攝影隊的工作,所以行程較慢,文斌也邀請了已退休的任局長陪我們上山,講解種樹前和種樹後的變化。中科院的博士研究生小余自今年3月便一直留在石樓做研究,每天上山採土壤標本,非常刻苦!他要分析我們每年種樹的泥土標本,分析泥土的水份和營養物質。我跟他了解,樹木的根已長到三米深,初步分析,我們的種樹方法在涵養水源方面表現最好,愈早期種樹的泥土保存水份愈好。

            

下午我們跟攝影隊一行人去看泉眼。流經四江村的小溪今年水量較去年多和清,沿山谷一直行,我们找到四個泉眼,第二個泉眼的出水量明顯增加,快將與第一個泉眼連接起來,小水溪一直流到山谷口,希望不用太久便可滙入主溪流。

               

離開四江村後,最後到段莊看新種的100畝。斜坡很陡峭,約70度,種樹很困難和危險。只我一人跟張峰彦爬上山看。很多坑只能存活一樹,如以坑計算,存活率约7成,如以種下的樹苗計,則只有35%!我發現坑內松樹皮很少,已當場要求他補加樹皮,野草很高,明年可能要剪草。

   

    

鄧錫英、Grace Lo 编寫

   

2017年10月24日

            

今年多了很多漂亮的雀鳥

三號林前的玉米田已被推平,村民準備改種蔬菜,泥土也很濕潤。

六號林 和 十號林

八,九號林區

十二號林 (左手邊) 底部山谷已經耕種

九號林

十三號林,紅色火炬樹

遙看AUMA捐資的柏樹林

多了很多梯田,是政府免費給農民推土而成,以幫助耕作

十八、十九號林區;黃,紅,橙,綠

三號林拍攝

一共有四個泉眼

泉水一直流到接近出口

在段莊新種的林 (偏右較綠那面),很陡峭

坑中有小樹苗,存活約七成

今年來了一對白鷺,只有生態環境好,才能吸引白鷺棲息

白鷺飛過四號林

Comments Off

Comments are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