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惡化

Aug 03 2008

中国水资源现况

Published by under 生態環境惡化

www.XINHUANET.com   2005-09-19 17:46:01  来源:半月谈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09/19/content_3512629.htm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 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 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 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 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 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 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 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 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

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

与2001年比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

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苏和广东,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

水质:不容乐观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 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 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Ⅲ类水质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究竟还有多少水是我们能饮 用的。

排污:冲破最后防线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 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 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 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 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 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上海篇

市内河道蜿蜒、黄浦江水身边流、紧贴长江与东海的上海,享有“东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与中国北方一些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同,上海有水,但缺的是好水。尽管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 占地表水资源的20%。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来看,上海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45立方米,比北京还少,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世界人均 8840立方米)的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全国排名仅为第23位。

上海地处长江、太湖两大流域下游,水质既受到上游水污染的影响,又有本地污染源的危害,在水资源上的最大问题是水污染和水环境 恶化,是一个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据环境部门对上海主要河道的断面监测,上海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仅剩下1%,劣V类水质却占到68.6%。

黄浦江的污染危机

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上海市民80%的饮用水来自黄浦江。尽管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黄浦江环境整治力度,但“隐形” 污染依然触目惊心。目前,每天仍有数百万吨废污水排入黄浦江,一年则高达20亿吨,比全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还多,致使黄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质终年维持在 Ⅲ类至V类之间(国家规定饮用水水源水质必须在Ⅱ类水以上),这已经给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形成较大压力。由于黄浦江取水量的不断增加,而上游来水不足以 稀释排入的污水,影响到黄浦江的自净能力,加重了水质污染程度。同时,又因黄浦江是潮汐型河流,咸潮入侵更使得黄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对城区的水厂取水口造 成极大威胁。

很多来过上海的外地人,都对上海自来水浓重的漂白粉味记忆深刻。这座城市的水源——黄浦江的污染程度,已经让在水资源方面颇富优越感的上海人感到震惊。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江浙篇

江南之美在于水。然而,水乡江南,却面临着缺水的困境,“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江浙地区尤为突出。

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

在浙江境内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的宁波市,最缺水时一些运水车在日夜不停地奔跑着,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象山县著名的针织企业巨鹰集团,为了解决缺水困境,雇用了6辆载重24吨的大槽车,24小时不停地向厂里送水。

位于浙江省东部的舟山市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当地政府不得不花费巨大的成本大规模向海取水。

在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市义乌,市区有时每周正常供水仅9小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据称,在义乌有两样商品最好卖,即水桶和水泵。

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 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 战。

经济增长付出的惨痛代价

也许是生在水乡,感觉不到水的珍贵,很多企业的发展都是以对水源的高污染、高消耗为前提的,经济发展的代价异常沉重。据2004年 12月份浙江省统计部门所做的《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测算,2003年浙江省排放的工业废水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6.8亿吨。按照目前的污染物 排放水平计算,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在GDP年均增长9%的情况下,到2010年浙江省废水的排放量将是目前的2倍,届时,生态 环境将面临异常沉重的压力。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可避免地引来了自然界的报复,江南水乡遇上了和塞北边陲同样的境遇,不仅工业用水,连生活用水都成了问题,不 同的是,这里不是没有水,而是有水却不能喝。面对严重的“缺水”困境,有人称,缺水已经击中了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的软肋。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广东篇

被誉为“空气中也能拧出水”的广东,近年来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

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还有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穿境而过,其水资源总量为4190亿立方米,高居全国之 首。但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拥有量2200立方米的水平,逼近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人均水资源的紧张警戒线。其中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拥有量不足2000立方米。粤西湛江地区仅为1500立方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近几年连年干旱,广东干旱缺水问题已十分突出。

据统计,全省约有1600万人饱受水质性缺水之苦。粤东、粤西及沿海地区,以及粤北石灰岩山区已威胁到供水安全,东江流域及周边地区也潜伏着用水矛盾。广东省地质勘察局预测,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

广东水环境调查

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年平均拥有3300亿立方米水资源。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江河水污 染日益严重,城市河道几乎“有河皆污”,水生态环境恶化,不少河道已到难以治理的地步。根据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对珠江三角洲区域5147家重点工业污染源的 调查统计,工业废水折合每天的排放量为235.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为每天660.5万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240万吨。这些尚未包括该区域内 1000余万外来工带来的负荷。从2003年以来,广东省的降雨量减少了30%,全省4大河流的水量创历史新低,严重的干旱又引发了咸潮上溯等诸多问题, 破坏了淡水水质。这一切造成全省1600万人水质性缺水。

中国水质性缺水之损失篇

地表水不够用或地表水受到污染不能用,人们就转向地下水。但是,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却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恶果。

水质性缺水谁来埋单

·环境埋单:长三角的地面沉降之忧

为了应对水质型缺水的困境,在长三角(长江以南)1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因为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了区域性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等地 质灾害。由苏、沪、浙三省市地质矿产调查部门历时5年完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1/3范围内累计沉降已 超200毫米,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其中上海市区、江苏苏锡常地区、浙江杭嘉湖等地已经形成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2.63、 1.08、0.82米,形成了三个大“漏斗”,并且地面沉降在长三角地区有连成一片的趋势。苏锡常地区因不均匀沉降,目前已发生22处地裂缝地质灾害。长 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发生地面沉降现象最具典型意义的地区之一。如果不考虑极值,依目前的沉降速度,到205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40~70厘米,长三角很 可能就此桑田变沧海。

·经济埋单:缺水遏制珠三角发展

2004年袭击珠江三角洲番禺、东莞、增城、珠海、中山等地的咸潮灾害,使得大量的海洋咸水逼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导致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咸度升高,淡水缺乏。

咸潮性缺水袭击工业企业

中山市联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以生产塑化原料、树胶制品为主的台资大型企业,年产量10万吨,占据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类产品的1/5。

当咸潮袭来的时候,联成公司尽管颇有准备地启动了此前花费50万元人民币打造的蓄水量3000吨的化工消防两用储水槽,造价150 万元的咸水淡化设备也紧急开动,但产量还是下降了两成。该公司技术人员表示,以年产10万吨,360个工作日,每吨产品9000元计,仅减产20%一项就 意味着每日公司要白白损失至少54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启动咸水淡化设备每日所增加的生产成本。

中山市另一饱受咸潮之苦的印染企业老板郭先生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因为受咸潮性缺水的影响,他的企业目前已前后停工好几次,损失无法计算。

咸潮袭农:1/3早稻无法下插

咸潮也给“鱼米之乡”的珠三角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在番禺石楼镇的一些稻田边,尽管水沟里蓄有一些水,然而田地却龟裂着。因为咸潮,沟里的水咸度已达5%o,而如果农作物“饮用”咸度超过4%o的水,半个月后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枯萎。

水质性缺水对当地农业的影响是明显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番禺区2005年全区早稻面积计划完成6.5万亩,同比减少2.1万亩,近1/3的稻田无法下插;甘蔗面积5.2万亩,同比减少0.1万亩;蔬菜面积11万亩,同比减少1.8万亩。

广东省水利专家表示,华南一带沿海地区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相应的环保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江河 水流量减少,这是当地咸潮入侵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其次,近年来珠三角一带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严重破坏河床,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潮上溯频 率大大提高,范围扩大。

No responses yet

Aug 03 2008

《沉淪的國土》徐剛

Published by under 生態環境惡化

转载  by: lw4130 Shvoong首頁>人文>沉淪的國土

有人說:「現代人的一生,是與數字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這話不虛。試想想,我們每天上學都會有數學課堂,而在課堂內我們都會接觸到數目字;放學後回家 時所乘搭的的公共汽車是以數目字代表所走的路線;此外,電話號碼、住宅地址的門牌、身份證編 號、銀行戶口等等,都是以一些數目字來表達一些特徵的;這些數目字,在我們生活中不同的情形 下都會出現,它們已不僅是一個代表數量的數目字那麼簡單了,實際上它們已超越了本身所包含的 意義,進入我們日常生活中,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沒有了它們,或是忘記了一部份,我們的生 活就變得有點不妥當了!不是嗎?假如我們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證明編號,那麼,人們可能認為我們 不是一個香港人!入境署會拒絕讓我們進入香港,或以為我們是非法入境者!又假如我們的銀行戶 口內的存款數目在一夜間消失,那麼,我們將如何生活下去?我們的明天會因此而變得茫然無助!因此,對於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數目字,我們會十分的留 意或銘記於心的。
以上所述的情況,影響的或許只不過是個人的生活問題,至多是影響到某一地區或某一政府而已;但 有些數字,每天都存在於我們的周圍,不僅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亦同樣是與全世界有著密切的關係,對人類整體的生存有著廣泛、深遠而又難以估計的影響!
徐剛先生就羅列出一大堆這樣的數目字來,他在《沉淪的國土》一書中,列舉了不少影響著人類生活、地球存亡的數目字來,如:
「(中國)東北的黑土帶,正以每年一公頃1000噸的速度和體積在流失!」(沉淪的國土‧第一章‧流失的土地)
「福建一個省每年為生產食用菌而消耗的闊葉林木材達138萬立方米,同時受損害的土地,則也在10000畝以上。」(沉淪的國土‧第三章‧南方佔地猛於虎)
「據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從一九八六年到二十世紀末,全球防治沙漠化所需要的費用為900億美元,平均每年60億美元,而目前 (即一九八七年) 全世界每年的軍費開支高達8000億美元。也就是人類正以130倍的差距,勇敢而迅速地互相衝殺轟炸,從事破壞人類環境的事業!」(伐木者,醒來‧林中散 步)
這些數目,有大得驚人的,亦有少得嚇人的,不過,無論是那一種,都是一個訊息、一個警告;告訴 我們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警告我們天然資源亦會有用盡的一天;告訴我們要珍惜所有,警告我們 不要暴殄天物;告訴我們地球的環境是獨特而可貴的,警告我們若人類再不醒覺要注意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話,地球將會走上油盡燈枯的一天!我們將會親手毀滅 自己唯一的家園── 地球!
或許我們都認為徐剛先生是十分希望我們要保護環境,因此而誇大其詞,警惕我們吧了!但報告文學 的特色是紀實的,是將發生的事情如實的報導,讓讀者知曉及了解事情發生的情況及始末,雖說是 「文學」,卻毫不修飾或誇張,反而更客觀、不偏不倚的把事物真實的一面,呈現或暴露在讀者眼 前,令讀者對所發生的事情有更透徹及深入的了解。徐剛先生用了十多年的時間,走訪中國各地, 目睹中國人為了發財而不顧一切的破壞環境、破壞古蹟、盜取文物,他在心痛之餘,希望透過報導 真相來警惕國民,甚至是世人,希望他們警醒,不再破壞環境;他放棄使用誇張的言詞,或是經過 修飾的語句,改而採用了一系列的數目字來呈現實況,這些數目字,不是他自己臆測或捏造出來, 而是透過不同的途徑收集及統計得來的。數目字是沒有立場的、是客觀的,它們毫不掩飾的反映出 我們周遭的世界及環境病入膏肓的一面!發出人類生存已經受到嚴重威脅的警告!指責我們人類冷 血和沉淪的一面!也許有人認為人類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保護環境了,而且尚算略有成就!但當 我們躊躇滿志、沾沾自喜的以為在保護環境方面有所成就的同時,徐剛先生透過一系列的數目字來 告訴我們,我們的所謂環保成就,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因為周遭仍有不少人和事都在無情地、急劇 地繼續破壞環境,摧毀地球,滅絕人類!人類在自欺欺人,地球在久延殘喘;人類正不自覺的步向滅亡!地球卻在不情願的情況下毀滅!
這一切都不是渲染,若要確切知道我們的劣行,要了解這些劣行所帶來的不幸,要知道人類沉淪的情 況,就必須去讀一下《沉淪的國土》一書,或許其中所記載的數目字,不僅令你瞠目結舌,還會令你從此不敢再與數目字有任何的關連!

No responses yet

Aug 03 2008

徐刚环境文学选

Published by under 生態環境惡化

Google Book Search:

… 地球的总表面积为5 · 1 亿平方公里。 覆盖地球的水面积为3 · 60 亿平方公里。 海水占总水量的97 · 3 % 。 ( 全球总水量140 亿亿吨) 淡水占总水量的2 · 7 % 。 ( 其中冰川占2 % ) 中国的总水量名列世界第6 位。 因为人口众多的缘故, 人均占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 / 4 , 第88 位, 在贫水国的行列中。 中国水量的分布极不平衡, 相对而言, 南方稍稍好一些… -

武夷山, 天目山, 温州
祁连山, 敦煌, 张掖
建树, 榆林人, 绿色
荒漠化, 巴西, 中国
中国, 日本, 海南
长白山, 巴西, 苏铁

花粉, 森林, 野生动物
白蚁, 达尔文, 秀娟
羽毛, 翅膀, 飞行
麻雀, 印第安

徐刚环境文学选

No responses yet

Aug 03 2008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保学会)

Published by under 生態環境惡化

转载 http://sbxh.org/kpyd/news_detail.asp?n_id=296

可分为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①气候,如降水量、降水年内分布、降雨强度、风速、气温日照、相对湿度等;

②地形,如坡度、坡长、坡面形状、海拔、相对高差、沟壑密度等;

③地质,主要指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岩石的风化性、坚硬性、透水性对于沟蚀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等侵蚀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④土壤,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土壤的透水性、抗蚀性、抗冲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很大;

⑤植被因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功能有截留降水、涵养水源、固持土体、改良小气候条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浅层滑坡等熏力侵蚀作用,植被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就会加剧。

人类活动是引起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或者使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的主导因素,加剧水土流失的人类活动主要有:滥伐森林、不合理利用土地、陡坡开荒、顺坡耕地、过度放牧、铲挖草皮、乱弃矿渣、废土等。

陡坡开荒                   乱砍滥伐                     过渡放牧

No responses yet

Aug 03 2008

水土流失(黄河生态网 -> 水土流失 -> 黄土高原内容)

Published by under 生態環境惡化

转载 http://www.eco-yellowriver.org.cn/htgy/show.asp?id=181

由于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 土流失区2.2万km2。该区幅员辽阔,其中2/3地面遍覆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干旱,年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 少,暴雨集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亿吨,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1、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区域划分
⑴、严重流失区,共25万 km2,占总面积的39.1%,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1.2万平方公里。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高原沟壑区,②黄土丘陵沟壑区,21.76万 km2。两区的共同特点是:光山秃岭,坡陡沟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治理区。高原沟壑区侵蚀模数每年2000~6000t /km2。丘陵沟壑区侵模数每年5000~30000t/km2。
⑵局部流失区,共31.7万 km2,占总面积的49.5%,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0.0万平方公里。下分5个二级区,即:①林区,②土石山区,③高地草原区,④干旱草原区,⑤风沙区。 大部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林划被复,水土流失轻微,但林草遭到破坏的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也很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防治区。干旱草原区和风沙区的固定沙丘与半 固定沙丘,植被破坏后,就产生土地沙化和流动沙丘,是预防风沙危害的保护重点。
⑶轻微流失区,共7.3万km2,占总面积的11.4%,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2万平方公里。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阶地区,②冲积平原区。除阶地有少量沟蚀外,总的地势平坦,土壤侵蚀很微,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预防保护区。
关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分布,据有关研究成果初步鉴定,多沙区即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大于5000t/km2地区,其面积约11.05万km2; 粗沙区即多年平均粗泥沙输沙模数大于1300 t/km2(d≥O.05mm)或多年平均粗泥沙输沙模数大于2800 t/km2(d≥O.025mm)的地区,其面积约为6.80万km2或7.90万km2;多沙粗沙区即多沙区分布面积与粗沙区分布面积重叠地区,其面积 约为6.80万km2(d≥O.05mm)或7.40万km2(d≥O.025mm),主要分布在河口镇-龙门区间及泾、洛、渭河上游地区的丘陵沟壑区, 是水土保持重点集中治理区。
2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强度
⑴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强度区域间的差异很大,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由于黄土高原的侵蚀产沙量接近河流输沙量,因此可用输沙模数代表水土流失强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分布规律是:
①六盘山是侵蚀强度的一条自然分界线,六盘山以西地区侵蚀强度小于以东地区,其侵蚀量最大的也不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100000吨;该山以东大部分地区侵蚀量都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10000吨,因此黄河中游的主要产沙区在六盘以东的地区。
   ②六盘山以东地区侵蚀强度南北方向的变化,比六盘山以西地区明显。东部大约以陕西省宜川、延安、志丹及甘肃省华池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侵蚀量大 部分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大于10000吨,最大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38000吨,此线以南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都小于7000吨。六盘山以西以华家岭、定西 一线分成南北两部分,侵蚀量的分布特点与东部相反,即南部大于北部,如散渡河流域的侵蚀量是每年每平方公里9821吨,而祖厉河是每年每平方公里5840 吨。
③黄土高原存在几个高强度的侵蚀中心,即黄甫川中下游、窟野河中下游、泾河上游、北洛河上游、渭河上游支流散渡河、洮河中下游。以上这些地区的侵蚀量都高于周围地区。
④黄土高原水蚀地区北部和风蚀地区长城沿线以南区域是水蚀风蚀交错的特殊地区,处于脆弱生态环境地带,水蚀、风蚀发展强烈,全年水蚀风蚀交错进行,且互相促进,形成侵蚀最强烈地区。
根据上述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分布规律和黄河流域黄土高原输沙模数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强度按输沙模数分为 7级。第一级1000t/km2以下,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林区、高地草原区和干旱原区;第二级1000~2000t/km2,主要分布在黄土阶地区与气 候干旱、缓坡较多的丘陵第四、第五副区;第三级2000~5000 t/km2,主要分布在部分高原区、土石山区与丘陵第三、四、五副区;第四级5000?0000t/km2,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泾河流域、渭河上游、祖厉河 中下游、青海省湟水中下游、黄河龙羊峡至兰州段干流两岸;第五、六、七级100000~20000t/km2和20000t/km2以上,主要分布在黄河 中游河口镇到龙门区间11万多km2的丘陵第一、第二副区和部分第五副区,以及泾河支流蒲河的中下游地区。
3、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今天我们要解决的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在15o以上,有的达30o;坡长一般100—200m甚至更长。每年每亩流失5-10吨,甚至1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质地松软,遇水易蚀,抗蚀力很低的土壤,如黄土、粉沙壤土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对象。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稀少,土壤疏松,暴雨较多,地形破碎,产生了强烈的土壤侵蚀。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No responses yet

Aug 03 2008

水土流失(百度百科)

Published by under 生態環境惡化

转载 http://baike.baidu.com/view/150970.htm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水土保持学》王礼先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电词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这与前面讲的土壤侵蚀有点相似,所以人们常将‘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两词等同起来使用。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 ,风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 。
在165万km2的水蚀面积中,轻度83万km2 ,中度55万km2 ,强度18万km2 ,极强6万km2 ,剧烈3万km2 。
在191万km2风蚀面积中,轻度79万km2 ,中度25万km2 ,强度25万km2 ,极强27万km2 ,剧烈35万km2 。
冻融侵蚀面积125万km2(是199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没有统计在我国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积当中。
1991年 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为我国水保工作者长期无法律依靠划上了句号。
2005年 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 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 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
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
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No responses yet

Aug 03 2008

甘肃金昌瞬间消失——生活在沙尘暴威胁下的我们

Published by under 生態環境惡化

转载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4/23/content_2868785.htm

我们仍然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沙尘暴只是一个符号,真正威胁我们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回忆悲剧是为了避免悲剧继续发生。

沙尘暴

沙尘暴

北京来了沙尘暴

2002年3月20日,一股来自内蒙古中部的强沙尘暴在历时30个小时、横扫中国北部一千公里以后,从北京的北部进入市区,时间是3月20日上午9:30。

这是自1966年以来,北京遭遇的最强劲的沙尘天气。

收音机里的女主播的声音:滚滚的黄沙今天袭来了,现在北京可能有的地方,这个天空有点像那种砖红色,而且还伴有土腥味。

收音机里的男主播的声音:今天的特别的情况,就会觉得能见度会比较的低。那有的地方是不足一百米,特别在沙尘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

在此之前,中央气象台第一次向全国公众发出了沙尘暴紧急警报,使遭遇强沙尘袭击的北京仍然秩序井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交通拥堵和与之相关的任何伤亡事故,但沙尘暴给北京市民心理上的影响却在长时间挥之不去。

沙尘暴来的时候,天特别黑,就像世界末日来了,黄沙漫天很令人担忧。

一位出租车司机对乘客抱怨:“您心里也别扭吧?心情也不好吧。一样。对,我这是最直接了,现在几点了,快五点半了,算您刚拉到第四个活,甭说赚钱,连份钱还不够呢。这是切身利益吧。”

这次沙尘暴用了6个小时,越过北京的上空,向东南方向飘去。据说那天的沙尘暴给每 个北京人,搬来了3公斤尘土。2002年3月20日,北京空气中的颜色和味道,使沙尘暴这个话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许多北京人并不了解,能够进入 北京的沙尘,大多是风暴顶端那些最细最小的颗粒,它不可能对北京市民的生产的生活构成灾难性的威胁,而在被太行山和阴山阻隔的一千公里以外的西北诸省,那 里的人们对于沙尘暴的体验远远超出北京人的想象。

一瞬间,甘肃金昌市消失了

1993年,河西走廊的春天要比以往温暖很多。到了5月,这里的农民开始备耕,传 统的农耕方法加上春天过度的温暖,使土地完全处于干燥和疏松的状态。5月3日,在四千公里以外,这一年最后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在中亚的卡拉库尔乎一带生成, 并迅速南下。在穿越了新疆几处大的风口之后进入了河西走廊,而在开始它并不引人注目,河西地区所有的气象台站和甘肃省气象台都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天气过程。

金昌气象局局长谢明庆:“5月4号的时候,当时作出的预报结论是——第二天金昌市区有5到6级西北风,伴有沙尘天气,是做了这样一个一结论。

实际到第二天,5月5号早上做订正预报的时候,认为5到6级基本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就没有做大的订正。当时5月5号一直到下午整个都是晴天,而且到中午以后天气都特别热,在我们测站的地面上处于静风。

事后,国家气象中心的专家调出了5月5日中午12点的气象卫星云图,并把它放大到九泉张掖西面的祁连山里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局部,他们发现了一个极不起眼的小白点,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破坏力的气团正在剧烈地发展。

国家气象中心郑新江介绍说:“从中午12点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祁连山里面沿着 这个冷锋的前边,有一些对流云在发展,随着冷锋向河西地区逼近,那么这些对流云形成了一些有组织的系统,这就是中尺度系统。要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或者在北 方的夏天的话,这就是产生冰雹强对流等等天气的系统,但是在西北地区,由于它的水汽条件不好,所以它产生了强沙尘暴过程。”

这个危险的中尺度云团很快地移触祁连山,出现在那股正在南下的冷空气的前面, 从这个时候开始,远道而来的这股并不具有杀伤力的冷空气,不仅给致命的中尺度云团提供了巧妙的伪装,而且还成为大风暴的助推引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气 象监测人员不可能及时注意到这个只有50平方公里大小的致命风暴已经成为惊涛骇浪向东南方向压了过去,地面上的沙尘随即被扬起。

郑新江说:“这种中尺度云团可以产生非常强烈的上升运动,由于这种上升运动可以把大量的沙子输送到天空,另外我们也看到,它最强烈的时候是从14点到16点,也就是说午后地表增温最强的时候。”

到下午两点,致命风暴进入河西走廊的中段,被暴晒之后的戈壁滩开始向空中散热。而 此时风暴的核心区最低温度已经达到零下55度,空中和地表开始迅猛的热力交换,这等于给风暴装上了一个涡轮增压器,更增加了风暴的滚动速度和它的破坏力, 此时风力增强到10级,沙墙抬高到100米,沙尘暴中最为强烈的黑风暴形成了。

黑风的标准和沙尘暴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沙尘暴的标准就是说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 情况下,我们叫它为沙尘暴。而黑风暴它的能见度要小于50米,所以说它是一种沙尘暴中特强的沙尘暴。尽管气象卫星记录了这次风暴的全过程,但在当时河西地 区的气象台站无法及时地得到这些资料,

因为在1993年,整个西北地区的气象台站与的联网系统还没有建立,他们只能按传统的方法得到6小时以前的气象资料,在这样的时候发现黑风惟一的方法只能是人的眼睛。

沙尘暴的第一目击者龙贻文告诉记者:“当时看见北边,觉得那块云走得特别快,我已 经有预感要刮风了,但是当时没有想到风那么大。当时摄像机在身边,就拿起来想通过摄像机看一下。一看那云跑得特别快,当时看完以后就没有感觉这是什么东 西。正像要刮风吧,但是像那个海水一样的往前翻滚。”

下午3:42,黑风暴到达甘肃金昌,最不幸的事情是在黑风进城的时候发生的。风暴选择了一个它最不应该通过的地点,当时这是堆放着34万吨粉尘状的工业尾矿,只在一瞬间就被抛上了天空,沙墙的高度骤然超过400米。

甘肃金昌电视台的三位记者,记录下了黑风暴进入城区的情况。

金昌电视台韩学善:“哎呀,那个风,原来金昌也看到过这种,但是没见多这么壮观 的,好像是一堵墙,像蘑菇云一样的,给人的感觉特别好看,我们当时也认为特别好看。突然就是这面是风和日丽,像一个分水岭,这边突然出现那种状况,当时也 特点惊奇,但是作为记者得话也很敏感,摄像机就在身边,拿起来当时就冲出去拍去了。”

天空只在一瞬间就完全的黑了下来,在5月5日这天下午,金昌经历了两次共31分钟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韩学善:“我总觉得当时的那种状况,整个地球都有点问题了。因为你从没有经历过那种,突然一下白天是那个状况,特别可怕。我们就觉得不知所措了,刚开始还好奇呢,抓出去拍。经历了以后觉得怎么是这样。”

金昌市气象局局长谢明庆:“这段时间是一个灾难性的时刻,金昌市不见了。据在金昌市80多岁的这个老农,说是从1929年以后所没有过的,一片漆黑。自己感到是伸手不见五指,当时测到最大风力是每秒32米,每秒32米达到11级。”

据环保部门测算,当天整个金昌市9600平方公里的面积共降尘244800吨。在 黑风到达时,金昌上空粉尘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016毫克,超过国家大气质量标准1015倍。因为灾难发生在上班和上学的时间,所幸还没有人员伤亡,而此时 风暴继续向东南方向挺进,对更多的人来说,灾难还没有开始。

沙尘暴的下一站是武威。和金昌一样,人们对它的到来毫无防备。

No responses yet

« P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