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05 2013
2013年9月 連南瑤族自治縣 “扶貧復明”活動 – 義工分享
2013年9月 連南瑤族自治縣 “扶貧復明”活動 - 義工分享
什麼是幸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有人希望賺更多錢,有人希望更多有人相伴,有人希望事業更成功,然而問一問人們“你幸福嗎?", 其回覆往往是“ 不 ",而這個“ 不 ",都是我的答案。
“ 通常新人都抽到嘅 "同事道。轉換工作環境後,發現原來這裡有很多慈善,一次機遇下,可以成為香港力行植林基金會的義工,到連南協助國內醫生,讓白內障人士重建光明,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所以我入紙申請了,當然除了這個原因外,都有很多成份是“當去旅行"。懷著這個心態,踏上直通巴,往連南去。
連南這個地方,我並不認識。從網上資料所示,連南在廣東省近湖南處,一個瑤族自治區,是個很偏遠同時很窮的縣。我想;這會是個“ 辛苦行 ",不過是幾日而已,“是但啦!”。
但是,原來這幾天“ 辛苦行 ",會是一個發人深省的體會。“好殘眼呀!",這句你一定說過,或者在心中想過,而不論是那種,都會是心情極差,不過你能不能想像有人可以很愉快的說出這句話? 說的人不是瘋了,也不是個演員,他們只是一群良久活於朦朧,甚至黑暗的窮苦老人家。
連南的鄉下長者很窮,而且大多獨居,但即使白髮之年,依然自力更生,視力成為他們生活的最最最基本條件,一旦患有視力問題,生活就會更艱苦,然而以其微薄收入,又不能承擔相對高昂的醫療費用,所以當知道有機會可以免費重見光明,他們長途跋涉,倚著拐杖,走過五六小時,來到鎮上做手術,這亦令我想起一句電影對白“為左幸福,你可以去到幾盡?",而這個幸福,不過是“ 看得見 "。
不過是“ 看得見 "? 對,不過是“ 看得見 "。“ 看得見 "不正正是在看這篇感想的“ 你 "及我已經擁有的事? 竟然會是其他人所追求的? 這些事應該是很理所當然,為什麼這些理所當然的事,都要去追求? 一剎那間,腦海中的疑問如宇宙大爆炸般急速膨脹,這是一個衝擊,對過往感覺的理所當然很大很大的一個衝擊。
做完手術,翌日覆診,當中有短暫時間病友可以拆下紗布,在這短短數分鐘後,他們臉上必然掛上微笑。“好殘眼呀!",有數個病友都有說過這句,原來說者可以帶有期盼,原來這句話可以充滿喜悅,他們的雀躍充滿整個氛圍,這種情緒可以感染身邊很多很多的人,當中包括了我,使我感到,對他們而言,這已經是幸福了。
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心中所想的幸福,但是在追求的同時,記住想想現在你所擁有的,大可能已經是很多很多人窮一生所追求的,懂得“ 活在當下 ",就已經是一種幸福了。施比受更有福,這次做義工,我卻是個受者,多謝各位長者對我的啟發,你們一定會幸福。
義工:呂嘉文
2013年10月
義工感想
連南瑤族自治縣,一個從未聽過的地方,就因自己的好奇心和自以為想幫助人的狀態下就參加了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的“扶貧復明”活動。經過了大半天車程,從香港一個石屎森林去到了一個山林環繞的郊外城鎮,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
當抵達連南,我們一班香港義工就直接去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始工作。步入疾控中心後,我看到大部份病人都是穿著民族服裝,這裡仍然保存著當地瑤族的特色。瑤族人個子平均比較矮細,從其他義工口中得知,由於生長條件的限制,瑤族人在成長中可能缺乏營養所致。當地人多以農務為生,所以他們都有一雙非常有生命力的手和腿。想像一下有手和腿、但瞎了眼,他們還能照顧自己嗎?
活動中看到一個年紀過九十歲的伯伯,沒有家屬陪同,由另一位年過八十歲的伯伯陪同著。兩人沒有親屬關係,只是住在同一條邨,但都互相照護,這會是一種愛的表達嗎?
小弟已數次參加“扶貧復明”活動。當初那自以為能夠幫助人的心,慢慢地變了,有一天如果我眼瞎了,現在我還能怎樣?如果我出身於一個資源缺乏,我會是今天的我嗎?倒頭來這次活動反而令我感覺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已比很多人夠多夠幸褔。
如果人與人之間多一份互相幫助的熱誠,少一份互相忽視的冷漠,相信這應該會是人所需要、學習、追尋的愛。
多謝香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永義(香港)有限公司,新會新希望眼科醫院和連南縣殘疾人聯合會,這次活動得以順利完成。
義工:林良龍
2013年10月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