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06 2008
全球變暖 加劇中國西北水資源短缺矛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9
![]() |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中國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矛盾。 |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中國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矛盾。
中評社香港2月9日電/近期記者在嚴重缺水的中國西北地區了解到,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當地水資源短缺矛盾。而據專家預測,按照目前氣候變化的趨勢,加上經濟社會發展等人爲因素的影響,未來這一地區可能會更加缺水。
新華網報道,據中國氣象局提供的資料,專家預測未來50年西北地區平均氣溫可能上升1.9-2.3攝氏度,由此可能導致冰川面積將比目前减少27%,其中面積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將基本或完全消失。加上生産和生活用水持續增長,預計2010年至2030年,西北每年約缺水200億立方米,到2050年可能稍有所减輕但缺口仍達100億立方米。
中國西北地區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和陝西等5省區及內蒙古西部,幹旱缺水是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據氣象資料顯示,過去百年間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中國平均氣溫升高0.65攝氏度,西北地區氣溫變化的强度又明顯高于全國平均值。
冰川和高山積雪是調節中國西北水資源量的“固體水庫”。氣溫升高使冰川消融加速、雪綫退縮。據甘肅和青海兩省氣象局提供的資料,專家估算在過去40多年,西北地區冰川面積約减少了1400平方公里,雪綫上升了30-60米,直接導致部分內陸河源頭來水量顯著减少。
持續增溫還使得中國西北地區大片湖泊萎縮甚至幹涸,部分河流源區補給水量减少。1985年,被稱爲黃河“蓄水池”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湖泊數量還有4077個,如今已銳减至1800個;境內27條黃河主要支流中已有11條幹涸,另有多條河流則成了季節河。
近20餘年間,西北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增加,但是,時空分布却更加不均,很難被有效利用。同時伴隨氣溫升高,冰川和高山積雪消退、湖泊濕地萎縮,蒸發量加大,各地可用水資源基本呈現進一步减少趨勢。據中國工程院西北水資源項目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西北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5.84%,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占全國人均水平的80.5%。
預估未來西北地區水資源形勢,專家普遍認爲氣候可能變得暖濕,但是,由于西北地區降水基數過小,增加的降水量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幹旱氣候區的基本狀况,而且隨著氣溫不斷上升,冰川、高山積雪和凍土等固態水體加快消融,蒸發量也會繼續增加。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